老茶頭被稱為“茶中一寶”,稱為“自然坨”,也被嫌棄名起“疙瘩茶“。
關于大家說老茶頭好還是不好?
首先老茶頭不能一概而論,我們習慣說的老茶頭指的是在熟茶發(fā)酵中,茶頭是由于微生物積累菌絲蛋白,慢慢長結而成的小塊,這些小塊凝連在一起,從而變得緊結而泡不開,注意不是果膠而是微生物的菌絲蛋白。
這樣的茶通常是比較細嫩的料,他的品質與兩個方面相關。
首先是原料,原料如果是活性好的料,比如好的大樹茶,那結成的茶頭品質也好;另一個方面是微生物,在發(fā)酵過程中,不同的位置,不同階段的微生物是不同的。
不同時期茶堆中產生的微生物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在中間階段,產生香甜或醇厚的微生物已形成優(yōu)勢,此時結出的茶頭就是好茶頭。開頭和收尾階段,雜菌有可能生成,雜菌長得多就有堆味,這些雜菌結出的茶頭品質就不好。
一個較為直觀的問題所在茶頭一般都較為緊結,直接沖泡幾乎是無法釋放出內含物質的,還有一個問題所在結成茶頭都是較為嫩細的部分,內含物質也是茶堆中最多的部分,所以由于內含物質多且析出速度緩慢,茶頭也就比正常的熟茶耐泡。
老茶頭會不會有安全隱患?
會有一點。因為茶頭是在熟茶發(fā)酵中不斷地會結成,開始階段跟收尾階段有可能是因為雜菌的生長結成茶頭,中間階段則是因為優(yōu)勢菌的生長結成茶頭。?
但如果是兩種茶頭的品質不用論,肯定是優(yōu)勢菌的好,雜菌的茶頭一方面是品質不好,另一方面有可能對身體會有一些傷害,因為它有一些腐敗變質的灰綠曲霉之類的東西。
那怎么辦呢?這些茶頭就需要經過一些滅菌處理,比如蒸一蒸、高溫等等,就能把一些有害的菌殺死。這樣的茶頭就沒有什么安全隱患了,當然論品質還是沒辦法跟優(yōu)勢菌結成的茶頭相比。
如果要強調茶頭的品質,最好是將其分類,如果只說安全性的話做一下滅菌處理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