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構件鋼筋工程質量通?。轰摻罟こ贪ㄤ摻钕铝?、制作、焊接或者連接、鋼存放、綁扎、吊裝、安裝等。鋼筋工程作為預制混凝土鋼筋的的一個重要工序, 起著抗拉、抗剪等抗應力應變的作用。一旦構件形成, 就難以從外觀上感知其質量情況和征兆, 故它屬于隱蔽工程, 并具有工作量大、施工面廣的特點。
鋼筋加工問題
1. 鋼筋下料前未將銹蝕鋼筋進行除銹,導致返工。
2. 鋼筋下料后尺寸不準、不順直、切口馬蹄狀等。
3. 鋼筋末端需作90°、135°或180°彎折時,彎曲直徑不符合要求或彎鉤平直段長度不符合要求。
4. 箍筋尺寸偏差大,變形嚴重,拐角不成90°,兩對角線長不等,彎鉤長度不符合要求。
01原因
操作人員及專檢人員對交底不清或責任心不強。
措施
1. 鋼筋加工前技質人員應對操作班組進行詳細的書面交底,提出質量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熟識機械性能和操作規(guī)程。
2. 表面生有老銹的鋼筋禁止使用,鋼筋表面生有生銹的在下料前先除銹,將鋼筋表面的油漬、漆漬及浮皮、鐵銹等清除干凈,以免影響其與混凝土的粘結效果。在除銹過程中發(fā)現(xiàn)鋼筋表面的氧化鐵皮鱗脫落嚴重并已損傷截面,或在除銹后鋼筋表面有嚴重的麻坑、斑點傷蝕截面時,通過試驗的方法確定鋼筋強度,確定降級使用或剔除不用。
02原因
鋼筋配料時沒有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和施工規(guī)范,配料尺寸有誤,下料時尺寸誤差大,畫線方法不對,下料不準。
措施
加強鋼筋配料管理工作,首先要熟悉設計圖紙和規(guī)范要求,按鋼筋的形狀計算出鋼筋的尺寸,根據本單位設備情況和傳統(tǒng)操作經驗,預先確定各種形狀鋼筋下料長度的調整值(彎曲類型、彎曲處曲率半徑、扳距、鋼筋直徑等)。配料時考慮周到,確定鋼筋的實際下料長度。在大批成型彎曲前先行試成型,做出樣板,在調整好下料長度后,再批量加工。
03原因
鋼筋下料前對原材料沒有調直,鋼筋切斷時,一次切斷根數偏多或切斷機刀片間隙過大,使端頭歪斜不平(馬蹄形)。
措施
鋼筋下料前對原材料彎曲的應先予以調直,下料時控制好尺寸,對切斷機的刀片間隙等調整好,一次切斷根數適當,防止端頭歪斜不平。切斷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鋼筋有劈裂、縮頭或嚴重彎頭等問題時,必須切除。
04原因
鋼筋端頭彎折的彎曲直徑、彎鉤平直段長度不符合要求,一是管理人員交底不清,二是操作人員對不同級別、不同直徑鋼筋的彎曲直徑不了解或操作不認真,三是彎曲機上的彎心配件未及時更換或規(guī)格不配套、不齊全。
措施
1. 鋼筋加工前技質人員應對操作班組進行詳細的書面交底,提出質量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熟識機械性能和操作規(guī)程。
2. 箍筋的下料長度要確保彎鉤平直長度的要求,北京市為抗震地區(qū),平直段長度不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且不少于75mm,而且彎鉤呈135°角,其平直段相互平行,長短一致。
05原因
箍筋成型時工作臺上畫線尺寸誤差大,沒有嚴格控制彎曲角度,一次彎曲多個箍筋時沒有逐根對齊,箍筋下料長度不夠,致使彎鉤平直部分長度不足。
措施
1. 成型時按圖紙尺寸在工作臺上畫線準確,彎折時嚴格控制彎曲角度,達到90°,一次彎曲多個箍筋時,在彎折處必須逐個對齊,彎曲后鋼筋不得有翹曲或不平現(xiàn)象,彎曲點處不得有裂紋。成型后進行檢查核對,發(fā)現(xiàn)誤差進行調整后再大批加工成型。拉鉤要求同箍筋。
2. 鋼筋加工宜在常溫狀態(tài)下進行(冬期施工時溫度不宜低于20℃),加工過程中不應加熱鋼筋。鋼筋彎折應一次完成,不得反復彎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