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被稱為“世界的滇紅之鄉(xiāng)”,這和一個叫馮紹裘的湖南人有關(guān),而事實上中國的幾大紅茶,“祁紅”“寧紅”“宜紅”,都和這個人有著極深的淵源。馮先生在中國茶史上,留下了自己不朽的名字。
滇紅是在1939年,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聲中誕生的。1938年中茶公司遷往內(nèi)地重慶。中茶公司為了尋找新的茶葉生產(chǎn)基地,派馮紹裘等人到云南調(diào)查茶葉的產(chǎn)生情況,種種機緣決定了馮紹裘的順寧之行。馮紹裘先生一行先是乘車到下關(guān),然后沿“茶馬古道”的“順下線”(今鳳慶至下關(guān))一段,步行十余天才到達(dá)順寧的。
馮紹裘先生在晚年曾寫過一篇《“滇紅”史略》的回憶錄:“到達(dá)順寧這是秋冬時節(jié)了,但看到鳳山茶樹成林,一片黃綠,逗人喜愛。茶樹高達(dá)丈余,芽壯葉肥,白毫濃密,芽葉生長期長,頂芽長達(dá)寸許,成熟葉片大似杷葉,產(chǎn)量既高品質(zhì)又好,這些云南大葉種茶的特點,非常合乎我的理想。”第二天,馮紹裘先生即請鳳山茶園試采“一芽二葉”的鮮葉五千多克,分別制成紅茶、綠茶五百克,發(fā)現(xiàn)其色、香、味均為國內(nèi)罕見,郵寄香港茶市后便被譽為我國紅、綠茶的上品。第二年建產(chǎn)試制成功“滇紅”17.4噸,運往英國,被倫敦茶師譽為“具有祁門紅茶之香氣,印錫紅茶之色澤”。“滇紅”以“色艷、味美、香高”聞名于世。滇紅的成功,被當(dāng)代茶圣吳覺農(nóng)先生稱贊為:“使國茶無形的提前了二十年”。
“滇紅”足以和印度大吉嶺、斯里蘭卡的烏伐和中國的祁紅媲美,晉身為世界四大紅茶。
說到紅茶,我便會想起印度的大吉嶺,這個地方的出名一是紅茶,據(jù)說歐洲一些酒吧里喝紅茶只認(rèn)這個地方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地方誕生了一個費雯·麗,這個女人的一生也如一杯紅茶,絢爛、濃艷、充滿著激情與幻想。
費雯·麗說: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她的幻想。而這個女人正是用激情與幻想燃燒了一生。她憑《亂世佳人》獲得了一尊奧斯卡的小金像,她的獲獎詞是奧斯卡獎有史以來最經(jīng)典的一段:“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費雯·麗本身如一杯“香高、味美、色艷”的紅茶。
在我看來綠茶是大眾的,宜于山人、村夫、野老,普洱茶是貴族的,宜于真假貴族們,而紅茶則是小資的。
(鳴謝授權(quán))文章摘自:臨滄市作家何松著:中華茶文化隨筆集《人間茶話》總76之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