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別名羊角豆、羊角菜、咖啡黃葵。
黃秋葵是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以嫩滑清香的蒴果供食用??甚r銷或加工出口?;墒秤?,也可觀賞。根據(jù)果實顏色不同可將黃秋葵分為兩種類型:黃秋葵和紅秋葵。
一、起源與分布黃秋葵起源于非洲東北部,是非洲、美洲人喜食的蔬菜種類之一。非洲自古就有栽培記載?,F(xiàn)在已分布世界各地。目前,以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南美洲的巴西、加勒比海地區(qū),非洲的埃及,亞洲的印度、日本、泰國、斯里蘭卡等地栽培最為廣泛。20世紀初期我國曾從印度引種栽培,在上海寶山已有百年栽培歷史。進入80年代后,各地相繼從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引種栽培,不過栽培地域多局限在大中城市和旅游城市郊區(qū),如廣州、漳州、長沙、南京、上海、合肥、揚州、北京、泰安等。
二、營養(yǎng)價值每100克可食嫩果含蛋白質(zhì)2.5克、脂肪0.3克、糖類5.1克、纖維1.1克、灰分1.2克、鈣65毫克、磷48毫克、鐵1.0毫克、維生素a100國際單位、維生素b10.08毫克、維生素吼0.06毫克、維生素c20毫克。黃秋葵果實中含有大量的黏性物質(zhì),主要是果膠,阿拉伯樹膠、半乳聚糖等,對保護胃腸,治療胃腸炎、胃潰瘍都有相當好的作用。正是有了這些黏性物質(zhì),才使得黃秋葵嫩果具有獨特鮮滑可口的風味。黃秋葵花、種子和根可人藥,用于治療瘡瘤等。
三、植物學特征主根和一級分枝較粗。莖直立,木質(zhì)化程度高。有短秧和高秧之分。株高40—200厘米,具分枝。葉互生,葉大,掌狀5裂,綠色黃秋葵或紅綠色(紅秋葵),最長可達40厘米,寬38厘米,葉緣鋸齒狀,淺至深裂,葉柄長10—45厘米,粗0.4-0.65厘米,總狀花序?;▋尚?,較大,徑5—6厘米左右,單生于葉腋處。通?;ㄝ?枚或10枚,綠色或紫色,條形。花辦5枚,黃色,覆瓦狀排列,基部紫紅色。雄蕊黃色,多數(shù),絲狀,環(huán)繞在花柱周圍。雌蕊柱頭紫紅色,5裂,花柱白色。子房上位,圓錐形,表面有茸毛,5.—10心皮,中軸胎座。果為蒴果,多為五角長圓錐形,商品成熟時,蒴果綠色或紅色,多5裂,有黏液,長5—8厘米;生理成熟時黃褐色縱裂,長12—37厘米,徑2—4.5厘米,種子多數(shù),近球形,黑綠或綠褐色,直徑約為0.5厘米。種子千粒重60—70克。
四、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黃秋葵喜溫熱氣候。特別耐熱,但是不耐低溫,怕霜凍。發(fā)芽溫度io~c以上,發(fā)芽適宜溫度28—30~(2,生長適宜溫度:白天25-32~c,夜間14—20~12。能忍耐白天38t,夜間30~c以上的高溫。只是在高溫條件下,同化物質(zhì)積累減少,葉片變小,坐果率降低。但仍能繼續(xù)生長發(fā)育。·溫度低于12~t2,植株生長幾乎停滯。由于黃秋葵特別喜溫耐熱,因此,在華南地區(qū)推廣種植黃秋葵,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2.光照—.喜光,光照弱,植株徒長。特別是高溫、弱光下,植株坐果率很低。黃秋葵是喜溫短日照植物,因此,黃秋葵適合長江以南地區(qū)栽培。在哈爾濱露地栽培黃秋葵,由于無霜期短,產(chǎn)量和效益低下,因此,很少有農(nóng)民栽培黃秋葵。五、生長發(fā)育根據(jù)黃秋葵生長發(fā)育特點,可將其生長發(fā)育周期分成發(fā)芽期、幼苗期和開花期結(jié)果期3個階段。;.重.發(fā)芽期從播種至子葉展平為止。時間6-10天,如果溫度適宜(25-30~c),種子4~5天即可萌發(fā)。.
2.幼苗期;從子葉展平至第1朵花開始開放為止。歷時40—55天。幼苗期在保證肥水的供應(yīng)的前提下,晴天白天保持溫度25-28~c,夜間最低溫度不低于13~(2,陰天相應(yīng)降低3—4~c。
3.開花結(jié)果期從第1朵花開始開放至收獲結(jié)束為止。時間肋-220天,早熟種在播種第4-5節(jié)就開始開花,從播種至始收50—75天。如果營養(yǎng)充足,以后每節(jié)都能開花結(jié)果。從開始至種子成熟需要30—40天,在開花結(jié)果期,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因此,要特別注意加強田間的肥水管理,注意植株調(diào)整,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