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點茶,如果沒有聊點茶養(yǎng)生,茶文化的話題,就很沒有學問與修養(yǎng):
開口“神農(nóng)嘗百草,得荼而解之”?
八卦兩下陸羽、皎然、李冶的三角戀?
說兩句紅樓夢中妙玉藏雪烹茶的逸事?
再說一下某某某飲茶大病得痊的n手消息?
一個茶桌,沒有了方寸安寧地,沒有了清靜場,成了市井是非地!
另外,當下還有一種傾向,不管是何物,一旦稍露端倪,必定要往文化上面扯,不扯此物就顯得沒文化底蘊,沒有文化內(nèi)涵。
到了茶界這里,又是另外一狀況,很多人喝兩年茶,跑幾回茶山,茶典籍稍翻兩本,而基本茶科學沒有經(jīng)過訓練,理論體系似是而非,就開始空談文化,形成一種偽深刻的風氣,也是茶界一景,不是嗎?
基于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有沒有這種可能:深度鉆研了儒釋道經(jīng)典,萃取其精華,深刻理解其要義,對茶的體會也非常深刻了,才進而說茶,由儒釋道的要旨入茶,形成一種深刻的茶思想?
這是一種經(jīng)得起考驗,經(jīng)得起詰難的深刻。
而不是借助茶的國學與說教,更不是往所謂茶文化臃腫的身軀上,再穿上幾件馬甲……
這樣的行為只會使茶文化內(nèi)核逐漸萎縮,外延無限擴大,這個時候茶文化的災(zāi)難也就來臨了吧!拼命吹這個文化這個氣球,總有砰地一聲響的時候!
如果你見到街頭路人,隨便喝兩口茶的人都給你談茶文化的話,哈哈,他的泛濫已成災(zāi),禍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