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之甘
緣起——
茶的內含物豐富,其作用于我們的味覺,所得的感受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常常只是簡單地去對它進行整體的論斷,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細致的味覺,讓我們在品茶的過程里擁有著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們跟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甘,既是苦的好朋友,也是甜的好朋友。我們可以列舉兩個詞來證明:苦后回甘,甘甜與共。甘這個滋味,聯系了苦與甜。
甘的滋味,給茶罩上了特殊的光環(huán)。有時候,你很難分辨出甘味出現的時機。是伴隨著茶湯隨即涌現呢?還是喝完茶之后再慢慢表現出來?有時候,甚至是隨著某些滋味的消散而出現,所以,我們便時常可以看到“回甘”一詞。它很多時候是“返回”來的滋味。那么,是不是說,甘,是最長情的滋味呢?甘,對所有的滋味伙伴都懷有一種念念不忘和留戀不去的情誼。
甘味由于出現在苦澀味之后,一些一開始不喜歡苦澀味的朋友又對甘的特殊感受欲罷不能,于是,便只好練就一身“愛屋及烏”的本領,連同茶里面的苦澀味一起接受了。
所以,我覺得甘竟是一個偉大的滋味了。它不挑剔,和甜、苦都能好好相處;它長情,給人安全感;它還能教化人,讓人擴大對原本不愛的苦澀味的包容度。
甘,真正體現了茶的精神——包容、和諧,也難怪人們如此喜愛它了。
如果把甘看作一種為人的品質,我認為這種品質是“理解、教化、包容”。
有一個經常聽到的小故事。小男孩拿著兩個蘋果,每一個都咬了一口。媽媽很生氣,以為他不懂得分享,把蘋果都占為己有。誰知小男孩卻說:媽媽,我試過了,這個蘋果比較甜,給你吃。
其實,像這樣的誤會也經常發(fā)生在生活里。
當我們看到不合理的現象時,不必急著給它們下定義,也許繞一個彎,我們會發(fā)現背后更多的事實。所以,抱著一顆“理解”的心很重要。當事情真的不是好事時,也別急著生氣,有技巧的“教化”,避免同類的事情。這個也是“包容”的過程。包容,不是無限度的忍受,而是有技巧的感化。
甘中自有甜,也有苦的影子。它有持久的風格,還可能是讓人喜歡上苦澀滋味的原因。這是一個有趣的味道。
今日課堂總結:
甘的出現有很多種情況:有時候會伴隨著茶湯隨即涌現;有時候是喝完茶之后再慢慢表現出來;有時候甚至是隨著某些滋味的消散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