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咸、小寒、無毒。歸經(jīng):入胃。
功效:潤肌膚,助發(fā)育,止血,抗老防癌。
主治:鼻衄,齒衄,大便出血,痔瘡出血,貧血,紫癜,月經(jīng)過多,崩漏。
說明:豬皮營養(yǎng)豐富,所含蛋白質(zhì)是豬瘦肉的1.5倍,碳水化合物是豬瘦肉的4倍,脂肪為豬瘦肉的79%,和豬瘦肉所產(chǎn)生的熱量相差無幾。據(jù)報道,豬皮還含有極豐富的膠原蛋白質(zhì),有促進生長發(fā)育,延緩人體衰老和抗癌之功效。
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zhì),它在烹調(diào)過程中可轉(zhuǎn)化成明膠。明膠具有網(wǎng)狀空間結(jié)構(gòu),它能結(jié)合許多水,增強細胞生理代謝,有效地改善機體生理功能和皮膚組織細胞的儲水功能,使細胞得到滋潤,保持濕潤狀態(tài),防止皮膚過早褶皺,延緩皮膚的衰老過程。
豬皮凍的做法
材料:豬皮、花椒、八角、辣椒、姜、香葉、蒜等
步驟:1.燒水把豬皮煮軟,然后,撈出來把毛拔走、把豬皮下的油刮走,然后把豬皮切碎。
2.切好的豬皮放鍋里,加酒,加八角、花椒、辣椒、姜、香葉、蒜等,加水是豬皮的3倍。
3.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煮一個半時左右,用手點一下發(fā)現(xiàn)很粘就好了。(大約豬皮與水的比例在1:2左右就可以收火)。
4.這個時候,就可以放醬油等調(diào)味,不喜歡的朋友可以不放,在吃的時候再點其他醬料。
5.倒入盒子里, 放涼后放入冰箱內(nèi)成凍,急的話,放入雪藏里面冰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吃啦。
========================================================
tip:
1.煮軟豬皮的時候,可以放些姜和酒,去除豬味
2.豬皮與水的比例可掌握在1:3左右
3.醬油一定要在快煮好的時候放,要不很粘鍋食療價值即豬的皮膚。又稱豬膚、豬皮。去毛,洗凈用。
味甘,性涼。能清熱潤燥,利咽喉。用于肺燥陰傷或陰虛火炎,咽喉干燥,疼痛,心煩。如《傷寒論》豬膚湯,用本品濃煎,加蜂蜜、米粉,混勻,煎成膏滋服用。藥用歷史豬皮
豬皮為常食之物,但作為藥物,亦有記載。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中的豬膚湯,就是以豬皮為主藥。豬膚湯,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1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合得。溫分六服。
近代也有用于治病,如《食物中藥與便方》介紹:失血性貧血,痔血,便血,婦女崩漏下血:豬皮60~90克,加水及黃酒少許,用文火久煮至稀爛,以紅糖調(diào)服。該書中還推薦:血友病,鼻衄,齒衄,紫癜:豬皮1塊,紅棗10~15個,同煮至稀爛,每日1劑。馬文飛《食物療法》中還說:治耳鳴耳聾:豬皮、香蔥各 95克,同剁爛,稍加食鹽,蒸熟后一次吃完,連吃3天。對疲勞過度或上火引起的耳鳴、耳聾有效。
《本草綱目》:治少陰下利、咽痛?!堕L沙藥解》:豬膚.利咽喉而消腫痛,清心肺而除煩滿。豬膚善于清肺,肺氣清降,浮火歸根,則咽痛與煩滿自平也。
《隨息居飲食譜》:豬膚甘涼,清虛熱,治下利、心煩、咽痛。若無心煩咽痛兼證者,是寒滑下利,不宜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