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的壽命很長,一般將其從種子萌發(fā)到死亡之間所經(jīng)歷的時間,稱為樹木的年齡。人們將生長100年以上的樹木,稱為古樹。而世界范圍內,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比比皆是。如生長在我國的紅豆杉是第四紀冰川后遺留下下來的植物,樹齡在千年以上的紅豆杉不在少數(shù);生長在美國內華達山脈中的狐尾松,最古老的樹齡高達4000 年以上;生長在非洲的猴面包樹,其樹齡也在幾千年。
那么,這些樹木的年齡為什么會有如此之長呢?
首先,這些樹木的生存能力極強。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它能夠戰(zhàn)勝各種惡劣的氣候條件、病蟲和危害,保存自己,頑強的生存下來。有些古樹看起來似乎已經(jīng)死了,但從其底部的老樹根上,又會萌發(fā)出新芽。不過,新芽不是從種子萌發(fā)出來的,而是同一植株體上生命的延續(xù)。
其次,樹木的生長極為緩慢。許多參天巨樹,如生長在美國洛基山脈附近的紅杉,在它基部挖成的樹洞內,足以讓一輛輛汽車來回穿行;生長在我國福建省的紅豆杉,在它基部形成的樹洞,足以容納7個小孩。它們之所以具有如此龐大的身軀,是因為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生長過程,而其生長的速度相當緩慢。生長美國內華達山脈東坡的多節(jié)松,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每年生長期僅為45天。因而,生長緩慢可能是樹木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