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茶法的沿革

發(fā)布時間:2024-02-12
宋代茶法專論。其文以高度凝煉的手法,總結了蜀茶法的沿革,指出川茶行榷弊多利少,反映元桔黨人反對禁榷川茶的政治立場。作者洪邁(1123-1202),字景廬,別號野處,鄱陽人。官至端明殿學士。本文作于宋慶元二年(1196),載《容齋隨筆·三筆》卷十四:"蜀道諸司,唯茶馬一臺最為富盛,茶之課利多寡,與夫民間利疚,他邦無由可知。予記《東坡集》有《送周朝議守漢州》詩云:"茶為西南病,氓俗記二李。何人折其鋒,矯矯六君子。,注:二李,杞與稷也。六君子,謂思道與姬正孺?張永徽?吳醇翁?呂元鈞?宋文輔也。初熙寧七年,遣三司干當公事李杞經畫買茶,買以蒲宗閔同領其事。蜀之茶園不殖五谷,唯宜種茶。賦稅一例折輸,錢三百折絹一匹,三百二十折細一匹,十錢折帛一兩,二錢折草一圍,凡稅額總三十萬。杞創(chuàng)設官場,歲增息為四十萬。其輸受之際,往往壓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劉佐體量,多其條畫。于是宗閔乃議民茶息。收十之三,盡賣于官場。蜀茶盡榷,民始病矣。
一歲之間,通課利及息耗至七十六萬緡有奇。詔錄李杞前勞而官其子。后稷死于永樂城,其代陸師閔言其治茶五年,獲凈息四百二十八萬緡,詔賜田十頃。凡上所書,皆見于國史。"洪邁此文簡述了禁榷前園戶負擔二稅的概況,蜀道四路賦稅總額三十萬緡,李杞榷茶增至四十萬緡,李稷年均八十五萬緡,至陸師閔達百萬緡,蜀民負擔之重,可想而知。此文還引蘇軾詩,概述了"六君子”反對二李榷川茶的斗爭經過,這六人均系蜀人,深知當地人民疾苦,不怕丟官,相繼挺身而出,為民請命。六君子分別為周表臣、周尹、張宗諤、吳師孟、呂陶、宋大章。上引蘇軾詩注中依次為六人之表字。
上一個:蘋果x各國版本一覽表(iphone x各版本區(qū)別)
下一個:RC0805FR-079R09L,0805 9.09Ω 1% 1/8W 電阻

華碩游戲手機,華碩的游戲手機叫什么
打印不干膠標簽紙電子秤
多多觀察壓力變送器的細節(jié)是有必要的
iphone怎么更換電池顏色(蘋果電池變換顏色)
ps安裝字體的操作步驟(ps軟件怎么安裝字體視頻教程)
德國primedic模塊
漏電開關和空氣開關的安裝順序,你還沒搞懂?
手機銷量品牌排行榜2021(2021手機品牌銷量排行榜前十名)
緩刑期間可以出去找工作嗎
阿里斯頓燃氣熱水器顯示e3是什么意思(萬和燃氣熱水器顯示e3是什么意思)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