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黏黏糊糊,溫溫吞吞,
思緒在瘋長。
來一壺老黃片
破孤悶。
對老黃片最初的記憶,來自易武。印象里,走在易武老街上推開一扇門,似乎總有熱情的老者給你續(xù)上一大搪瓷缸的茶湯。在又粘又熱的版納,牛飲幾杯老黃片,實在暢快淋漓。
粗糙、簡單、痛快、豪邁,不太嬌貴、不必嬌情、樂自逍遙。這是我理解的老黃片的氣質(zhì),也是我對普洱茶審美最初的認識。一如易武老街上那些被踩得坑坑洼洼的青石板,一如山上那些粗糙逍遙的種茶人。
什么是老黃片
阮?!镀斩栌洝分刑岬剑?ldquo;時預擇其內(nèi)之勁黃而不卷者,名金玉天。”這里的“金玉天”,黃而揉捻不成條索,大致就是現(xiàn)在的老黃片。
鮮葉經(jīng)過殺青、揉捻、曬干成為曬青毛茶。在毛茶篩揀工序中,為了讓茶葉觀感更好,會將相對粗老且揉捻不成條的葉片挑揀出來。這些被挑揀出來的茶菁,俗稱為“老黃片”。
老黃片的形成,一方面是采摘時過于粗老,普洱茶制作中鮮葉采摘在一芽二、三葉之間,過老就會造成葉片發(fā)黃不成條索;另一方面,若是揉捻不到位,條索比較疏松,也會形成黃片。
那個貧窮的年代,好的茶葉主要是為了賣錢,而挑揀出來的老黃片不值幾錢,茶農(nóng)自然留著喝。 如今老黃片也能賣個好價錢,但性價比依舊非常高。
老黃片的滋味
別看它粗枝大葉的,滋味卻是溫文爾雅的:甘甜醇厚、不苦不澀,別有一番老成持重的淡然姿態(tài)。若能煮一下,好一點的老黃片,厚、滑,木香、棗香撲鼻。
這是因為老黃片較為粗老,葉片組織厚實,相比嫩葉嫩芽,咖啡堿和茶多酚含量較少,多糖類含量較為豐富。
也正因為這樣,老黃片對胃的刺激更小,非常溫和,利于消食;同時,豐富的多糖類物質(zhì)具有降血糖的功效。
老黃片葉底
老黃片的沖泡
泡好茶,第一步自然是了解茶性。老黃片葉片,粗老不苦不澀。投茶時,可以稍增加一點投茶量,保證水溫,否則滋味就不能夠充分得以展現(xiàn)。
七月生活茶 · 2013年麻黑老黃片
你應該喝到這個味:
厚、滑、潤、生津如泉涌。
若投茶量稍重些,滋味會比較豐富,偶有梅子香……有人形容此茶大投茶量的茶湯有點像吃“滇橄欖”,一種云南特有的小果子:一入口,厚、滑,口腔迅速收斂,輕輕的酸、澀之后,就是滿口生津,持久不散。
若煮一煮,茶湯厚潤醇和,木香、棗香層次豐富。
這款茶建議這么沖泡:
1.選器布席:
主泡器以保溫透氣的陶制茶具為上,肚大為好,便于茶葉舒展;
2.溫杯潔具:
提高器皿溫度,更好發(fā)茶性;
3.投茶:
較常規(guī)投茶量多些,160ml的柴燒壺,投茶量一般為8克;
4.潤茶(即洗茶):
溫度不必太高,水量以沒過茶葉即可;
5.沖泡:
水一定要沸騰,注水時可以稍低點,保證水溫;
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適當延長悶泡時間。
6.煮茶:
十多泡后,茶味漸漸變淡,將蓋碗中的茶葉倒入茶壺中煮之;
沸騰后,小火熬煮五分鐘,出湯。
簡單粗暴一點,也可以直接投干茶進壺里煮之,但投茶量一定要掌握好,不宜過多;720ml的煮茶壺投5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