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帶的叢林草莽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的古道,這就是世界上地勢最高的文明文化傳播古道之一的“茶馬古道”。
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第一條是陜甘茶馬古道,第二條是陜康藏茶馬古道,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其中的陜甘茶馬古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
青海地處祖國西北內(nèi)陸,這里高寒缺氧,本是一個不產(chǎn)茶的省份,而從青海穿境而過的茶馬古道卻使飲茶之風在這里盛行千年不衰,形成了邊區(qū)各民族獨特的茶文化。茶馬古道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青藏高原屬高寒地區(qū),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但沒有蔬菜,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所以在長期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活物資。在內(nèi)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zhàn)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青藏高原則盛產(chǎn)以“青海驄”為代表的良馬,于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青海民族專家任玉貴介紹說,隋文帝的時候,他首先讓吐谷渾不要再邊境鬧事、不要挑釁,那么作為高原民族來說,主要以肉食為主,沒有蔬菜,吃了以后不消化還要生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圖于洪他們要求,我給你們馬,但是要求隋王朝繼續(xù)給茶。這個茶一方提出,另一方需要,可以說是經(jīng)濟上的一種互補性。
被譽為“海藏咽喉”、“茶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爾古城位于日月山腳下。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jié)合,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眾多民族在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這里也成為了茶馬古道在青藏線上的重要的茶馬交易場所。青海民族專家任玉貴說,青海的茶,不管是來自湖北、湖南,還是云南、四川,凡是茶統(tǒng)稱為“茯茶”。因為攜帶不方便,散裝的時候不好帶,所以搞成“茯磚茶”,但還是叫做“茯茶”。到了唐代以后這種交易規(guī)模相當大,第一個茶馬互市就在日月山附近。唐王朝獲得過70多萬快80萬匹戰(zhàn)馬,好點的馬就是120斤,大量的茶就涌入青海,這就形成了茶馬互市。1829年道光9年,這個時候丹葛的茶馬是鼎盛的時候。除了茶和馬,這個范圍慢慢擴大了。牧區(qū)來的是畜產(chǎn)品,再一個是礦產(chǎn)品,還有一些珍貴藥材。中原的茶、糧、油、日用品百貨、手工業(yè)品,該是生活需要的東西一下也堆到這個地方了。它的年交易量達到了500萬白銀。這個500萬兩當時占清政府財政收入的十六分之一,可見規(guī)模之大,當時超過西寧6、7倍。
青海人常說“天上的禮品甘露為首,人間的禮品茶香第一”。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視茶如同糧食和水一般,喻茶為“長壽之水”“神界甘露”而且讓茶成為待客食譜中的頭道飲料。在高原,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漢、藏、回、蒙、土、撒拉,無論你走到任何一個民族家里,好客的主人都會給您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茶,真可謂“高原無茶不成禮”。
或許是高海拔低氧和寒冷的緣故,與內(nèi)地的“沏茶”不同,青藏高原的人們更喜歡熬茶,一壺在火上被燒的翻滾的熬茶,才能讓身處酷寒的人們感覺到暖的涵義。
青海省海北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晏縣位于青海湖北側(cè),著名音樂人王洛賓的《在哪遙遠的地方》就誕生于海晏縣美麗的金銀灘草原,這里世代生活著剽悍的藏族和蒙古族,在他們的氈房里也世代飄散著奶茶的芳香。在海晏縣哈勒景鄉(xiāng)永豐村,蒙古族村民童志軍的家里,一只鐵質(zhì)烤箱放在爐子中央,通紅的爐膛里,干牛糞的火焰舔著銅壺的壺底,一壺滾開的熬茶讓整間屋子都飄散著主人的熱情。
說到茶文化,人們往往聯(lián)想的比較高雅,而在青海各民族群眾卻把茶文化做到了另一個極致。千百年來,一塊方磚茯茶已經(jīng)融入到了青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青海,無論是逢年過節(jié)還是婚喪嫁娶,茶在其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談婚論嫁的過程中,一塊茯磚茶往往決定著婚事的成敗,提親說媒的媒人必定要帶上紅紙包的茶葉包,到女方家求親,叫做“提話茶包”。如果女方認為媒人介紹的情況可以考慮,則由媒人送去正式的茶葉包若干份,每份2包,分別送給女方的主要親屬,這叫“二回茶包”。若女方同意,則送去“二回茶包”,用紅紙包成兩大包,并用紅絲線連在一起,外貼喜字,其中還包有桂圓、核桃、紅棗等,又稱“桃果茶包”。這就意味著這門婚事將有一個美滿的結(jié)果。待男女雙方擇定訂婚吉日,男方家除了送其他聘禮之外,必定帶上兩個茶葉包;第二天,則由雙方媒人代表女家向男方回禮,除一方羊肉外,也必有茶葉兩包,稱作“回酒”。在這里,茶葉又成了男女成婚喜慶之物。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各種高端茶品以及裝修風格各異的茶樓、茶館充斥市井,但耐人尋味的是熬茶卻并沒有因此成為歷史。一碗熱氣騰騰的熬茶至今依然是青海人家的最愛,究其原因,或許就在這熬茶的“熬”字上,一把銅壺、一只砂罐,熬出了絲綢之路,熬出了唐蕃古道,熬出了內(nèi)地與邊陲的交融,也熬出了青藏高原獨具魅力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