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磚基礎的砌筑要求
磚基礎有帶形基礎和獨立基礎,基礎下部擴大部分稱為大放腳、上部為基礎墻。
大放腳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兩種,如圖所示。
等高式大放腳是兩皮一收,兩邊各收進1/4磚長;不等高大放腳是兩皮一收和一皮一收相間隔,兩邊各收進1/4磚長。 大放腳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法,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60。磚基礎的轉角處、交接處,為錯縫需要應加砌配磚(3/4磚、半磚或1/4磚)。在這些交接處,縱橫墻要隔皮砌通;大放腳的最下一皮及每層的最上一皮應以丁砌為主。 底寬為2磚半等高式磚基礎大防角轉交處分皮砌法如圖所示。
2.磚基礎的技術要求
砌筑磚基礎前,應校核放線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4的規(guī)定。
3.磚墻的砌筑要求
上下錯縫,內外搭接,以保證砌體的整體性,同時組砌要有規(guī)律,少砍磚,以提高砌筑效率,節(jié)約材料。
當采用一順一丁組砌時,七分頭的順面方向依次砌順磚,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磚,如圖所示。
磚墻的丁字接頭處,應分皮相互砌通,內角相交處的豎縫應錯開1/4磚長,并在橫墻端頭處加砌七分頭磚,如圖所示。
磚墻的十字接頭處,應分皮相互砌通,立角處的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如圖所示。
4.磚墻的技術要求:
1.磚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磚砌體的水平灰縫厚度和豎縫厚度一般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
3.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如圖所示。
4.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qū)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如圖所示。
5.在墻上留置的臨時施工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的墻面不應小于500mm,洞口凈寬度不應超過1m。
6.某些墻體或部位中不得設置腳手眼。
7.每層承重墻最上一皮磚、梁或梁墊下面的磚應用丁磚砌筑。
8.砌體相鄰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超過一個樓層的高度,也不宜大于4m。
9.尚未施工樓板或屋面的墻或柱,當可能遇到大風時,其允許自由高度不得超過下表的規(guī)定。
10.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抗震多層磚房,應先綁扎鋼筋,而后砌磚墻,最后澆筑混凝土。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馬牙槎應先退后進,預留的拉結鋼筋應位置正確,施工中不得任意彎折。
4.構造柱的砌筑要求
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墻體,應先綁扎構造柱鋼筋,然后砌磚墻,最后支模澆注混凝土。磚墻應砌成馬牙槎(五退五進,先退后進),墻與柱應沿高度方向每500㎜設水平拉結筋,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少于1m如圖所示。
5.磚柱的砌筑要求
磚柱應選用整磚砌筑。
磚柱斷面宜為方形或矩形。最小斷面尺寸為240㎜×365㎜。
磚柱砌筑應保證磚柱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1/4磚長,磚柱內部少通縫,為錯縫需要應加配磚,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磚柱的水平灰縫厚度和垂直灰縫寬度宜為10㎜,但不應小于8㎜,也不應大于12㎜。
磚柱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
成排同斷面磚柱,宜先砌成那兩端的磚柱,以此為準,拉準線砌中間部分磚柱,這樣可保證各磚柱皮數(shù)相同,水平灰縫厚度相同。
磚柱中不得留腳手眼。
磚柱每日砌筑高度不得超過1.8m。
6..磚平拱的砌筑要求
磚平拱應用整磚側砌,平拱高度不小于磚長(240㎜)。
磚平拱的拱腳下面應伸入墻內不小于20㎜。
磚平拱砌筑時,應在其底部支設模板,模板中央應有1%的起拱。
磚平拱的磚數(shù)應為單數(shù)。砌筑時應從平拱兩端同時向中間進行。
磚平拱的灰縫應砌成楔形?;铱p的寬度,在平拱的底面不應小于5㎜在平拱頂面不應大于15㎜如圖6-6所示。
磚平拱底部的模板,應在砂漿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50%時,方可拆除。
磚平拱截面計算高度內的砂漿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5。 磚平拱的跨度不得超過1.2m。
7.鋼筋磚過梁的砌筑要求
鋼筋磚過梁的底面為砂漿層,砂漿層厚度不宜小于30㎜。砂漿層中應配置鋼筋,鋼筋直徑不應小于5㎜,其間距不宜大于120㎜,鋼筋兩端伸入墻體內的長度不宜小于250㎜,并有向上的直角彎鉤如圖所示。
鋼筋磚過梁砌筑前,應先支設模板,模板中央應略有起拱。 砌筑時,宜先鋪15㎜厚的砂漿層,把鋼筋放在砂漿層上,使其彎鉤向上,然后再鋪15㎜砂漿層,使鋼筋位于30㎜厚的砂漿層中間。之后,按墻體砌筑形式與墻體同時砌磚。 鋼筋磚過梁截面計算高度內(7皮磚高)的砂漿強度不宜低于m5。 鋼筋磚過梁的跨度不應超過1.5m。鋼筋磚過梁底部的模板,應在砂漿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50%時,方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