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生態(tài)習性:茉莉,又名抹歷。木犀科,茉莉?qū)佟\岳蛟a(chǎn)印度,伊朗與阿拉伯島,由亞洲西南傳入我國,現(xiàn)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性喜光,畏寒好肥,喜濕潤:根系發(fā)達,好生于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砂質(zhì)壤土,忌積水。
觀賞特性:常綠藤本過小灌木。小枝細長有交棱,綠色,有短絨毛。單葉對生,間有3小葉者,橢圓形或廣卵形,先端尖或鈍形,基部圓或楔形,全緣?;ㄒ干蝽斏蹅慊ㄐ?,白色,濃香;萼片線形,先端尖銳,萼下具短柄?;ㄆ?-10月,以7月為最盛,花皆暮開。茉莉花受粉多不孕,很少產(chǎn)生種子。栽培變種有:單瓣種,復瓣種,重瓣種。
繁殖方法:扦插,壓條,分株均可。載:“梅雨時從節(jié)處折端,將折處劈開,嵌大麥一粒,以亂發(fā)纏之,扦插肥陰地內(nèi)既活。”3-4月選去1-2年生健壯枝條,剪取長10cm左右,留取上部葉片2-3枚,下部切口宜平。插入干凈河沙中,覆以塑料薄膜,置于半陰處,經(jīng)常噴水保濕,溫度再20℃以上時,約1個月即可生根。壓條多在夏季,將觸地部分刻傷,
10多天即可生根,然后逐漸切離母株。分株一般結(jié)合換盆進行。在分株后應重修剪,以保證成活率及新發(fā)芽健壯。
栽培管理:茉莉谷雨前后出溫室,此時結(jié)合換盆,進行修剪整形。茉莉喜光,長期放置蔭處易使葉片變薄,節(jié)間變長,開花少。席肥,有“清蘭草,濁茉莉”之說,生長期內(nèi)堅持施有機液肥,同時輔以磷,鉀肥。花謝或采摘之后,應及時避免盆土變堿,宜15天左右施一次0.2%硫酸亞鐵水,以保證葉片濃綠不變黃,變薄。盆內(nèi)積水,易導致植株爛根引起葉片黃化。霜降前后,移入室內(nèi),茉莉畏寒,其最適溫為25~35℃,長時間在5℃環(huán)境,葉片易脫落,3℃枝條也漸干枯。冬季澆水原則,盆土應見干見濕,過濕,植株易爛根。其擺放位置應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但切記冷風直吹,否則葉片易受寒脫落。若要使茉莉冬季開花,室溫應控制在25~30℃。
茉莉常見蟲害為紅蜘蛛,蚧殼蟲,蚜蟲等,春季尤以紅蜘蛛為甚,常使葉片由黃變白,逐漸脫落,可用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噴灑。
園林用途:茉莉被譽為“人間第一香”,南方地區(qū),可于庭院或花壇,草坪中種植,亦可栽于竹籬或畫架之前,做小藤本種植;北方寒冷地區(qū),則易盆栽至于室內(nèi)或廳堂,滿堂生香,極為宜人。其花亦可熏制茶葉和提煉香精,也可做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