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早期落葉病是蘋果褐斑病、灰斑病、斑點落葉病、輪斑病以及圓斑病的通稱。其中最常見和為害最嚴重的是蘋果斑點落葉病和蘋果褐斑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的越冬場所在受害葉、枝條或芽鱗中。春季產(chǎn)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一年有兩個發(fā)病高峰期。第一次在4月下旬-6月中旬,第二次在9月份。主要為害嫩葉,尤其是展葉20天內(nèi)的嫩葉最易受害。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褐色小斑點,周圍有紫紅色暈圈,條件適宜時,數(shù)個病斑相連,最后葉片焦枯脫落。
蘋果褐斑病則主要在落葉上越冬。春季產(chǎn)生的分生孢子隨雨水沖濺至較近地面的葉片上,成為初侵染源,潛伏一段時間后隨風雨進行再侵染,5—6月份開始發(fā)病,7—8月份為發(fā)病盛期。主要侵染老葉片,葉上病斑初為褐色小點,后可發(fā)展為輪紋型、針芒型(最常見)、混合型三種病斑。引起老葉發(fā)黃而脫落,但病斑邊緣仍保持綠色形成暈圈。
引起蘋果早期落葉病大發(fā)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氣候 凡高溫多雨年份,尤其是雨后高溫,極有利于病害暴發(fā)與流行;(二)樹勢 虛旺樹、弱樹,枝條又細又軟,葉片又小又薄,極易染病;(三)密閉 因修剪方法不當,致使果園密閉,通風透光條件差,給病菌的發(fā)生與流行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此類果園以中下部和內(nèi)膛發(fā)病較重;(四)環(huán)剝(割)過重 早期落葉病在環(huán)剝(割)過重的樹上表現(xiàn)最為明顯,特別是連年動刀的樹,大小年結果嚴重的樹,最厲害;(五)麻痹大意 許多果農(nóng)在病蟲害的防治上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往往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等到發(fā)病時再打藥為時已晚。因早期落葉病菌都有潛伏期,尤其是褐斑病,要潛伏6—12天,從表現(xiàn)癥狀到病葉脫落約需經(jīng)13—55天;(六)用藥不當 癥狀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有些果農(nóng)還在用代森錳鋅等保護性殺菌劑或者不能對癥用藥或者購買了含量低的藥,致使藥越打病越嚴重。
防治方案:(一)強壯樹勢 加強果園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以提高抗病力,此乃防治病害的根本措施;(二)改造密閉園 密閉果園冬剪時要大力改造,無論采用何種樹形,改造后都要達到“行間暢通,枝不交接、通風透光、方便作業(yè)”的要求;(三)人工清園 結合冬剪剪除樹上的病蟲枝,連同地面落葉一同清掃出園,集中銷毀,以消滅在其上越冬的病源菌。(四)化學防治 全年有三次防治的關鍵時期:第一次:萌芽時,即芽剛露紅時。噴黑星白粉1414②3000倍或腐爛果銹1414·300倍,鏟除在芽上越冬的病菌;第二次:花落7—10天,此時為早期落葉病初侵染期,及時用藥,可控制其為害,藥劑可選擇斑點落葉1414·600倍或病菌1414②600倍或果病1414①800倍或果病1414②1000倍;第三次:套袋前、藥劑同第二次(但要注意輪換使用)。五、配套措施 (1)氨基酸涂桿以增強樹勢??聘晦r(nóng)沖施肥(涂桿型)中的氨基酸含量高達27%以上,而且加有保濕劑,用它涂桿可達到事半功倍、快速吸收、除低成本的效果,而且利用率高、不浪費。5—12天一次,全年涂抹3—5次;(2)疏枝5—6月,對枝條生長過密的地方,要適當疏枝,以利通風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