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雖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卻倡導(dǎo)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論從造型到色彩等,常常可見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對稱,有的是釉沒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
還有茶室中的花入或掛軸等茶道美術(shù)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齊劃一的感覺,多是參差不齊。這種帶有缺陷的美,卻常有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認(rèn)為,缺陷的美,是一種奇數(shù)單一的美。就如中國書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間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獨自擁有一種看似不整齊規(guī)范的奇美。
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xiàn)之一。
比如,日本古來建筑中,神宮和茶室的建筑,雖然理念上都推崇簡素之美,但神宮的簡素和茶室的簡素,卻是同一概念下的兩種簡素。神宮的建筑是古樸、莊巖、靜穆,京都的桂離宮,東京的明治神宮,選材上用巨木和整齊的巨石等;茶室的建筑,則是簡單、純樸、寂靜,選材上是就地取材,粗木簡瓦搭成,詮釋了一種脫離于寺院的俗世修心養(yǎng)性之愿望。這兩種簡素,都體現(xiàn)了日本禪學(xué)的美感。
茶庭中只有常綠樹木而無花草,茶室中的掛畫,也多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或橫梁,看似毫無精雕細(xì)刻,卻有種稚拙笨樸的素美,令人入目難忘。進(jìn)入茶庭和茶室,舉目所見,沒有絢爛只有素雅,這種簡單的素美的深處,蘊藏著枯淡的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
毫無感覺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變遷,不論怎樣的蒼老,其中都有著無覺的靜默之美。
在茶室中,常常見到掛軸中的書法或畫,墨跡淡薄難辨,或者老舊斑剝的茶盒等,雖然一目所見,有種枯槁之狀,但卻令人感悟一種枯中沉淀的力量,外表不再強(qiáng)大,內(nèi)在卻雄氣的陽剛厚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