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目前重棕竹常用的繁殖方法是播種繁殖很扦插繁殖這兩種,目前在家庭種植中多采用的是分株繁殖,而農(nóng)戶大批量種植的話則是采用播種繁殖,將對這兩種繁殖技術進行詳細介紹!
播種繁殖:
于冬春進行。棕竹種子于冬季成熟采摘去種皮沙藏,播前用35℃溫水浸泡1天,然后播于半砂礫苗床中,條播或點播都行,播后覆1.5厘米薄土,保持溫度25℃以上和較高的濕度,經(jīng)常保持床土濕潤,但忌積水。如春播則須在種子采收后,妥善貯藏好種子待用。播后約2個月左右可發(fā)芽,半年后移栽小盆。棕竹性喜溫暖、蔭濕及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不耐寒,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沙礫土盆栽。待新根生長后,每月追施一次稀薄腐熟液肥。
分株繁殖:
棕竹的分薛力強,利于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應結(jié)合早春換盆時進行。小的株叢,換盆時,切取其四周的小苗帶根另形移栽。對于大株叢,可以分為幾個小株叢分別移栽。如果不是大量繁殖,可在不破壞母株株形階情況下用長刀將盆株邊緣的幼小莖稈連同根系一起挖掘出來,立即上盆栽種,即可長成一棵新株。大量繁殖時應將株叢稠密的多年生植株從花盆中脫出來,清除掉根團外圍的泥土,以2-3根莖稈為一叢,用利刀或修枝剪將叢間相連的橫生主根斷開,同時撕開須根立即栽種。分株后根系上的傷口很多,最好用不加肥的培養(yǎng)土上盆,放在庇蔭處把水澆透,2天后松1次土,暫時不要澆水,每天向葉叢上噴水2-3次,如果盆土變干,可向盆面少淋些水。半個月后再澆透水,以防根系上的傷口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