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態(tài)特征成蟲外部形態(tài)略似叩頭蟲,長約10~12毫米,灰藍色或藍黑色,略具光 澤。卵扁圓形, 長約0.9毫米。初產(chǎn)時為乳白色,后為橙黃色。蛹長約10~13毫米,最寬 處為4~
6毫米,略似南瓜子。初期蛹全身為乳白色,繼則眼呈醬褐色,其他部仍為乳白色。 大多數(shù)蛹是裸體。老熟幼蟲長約18~22毫米,體節(jié)13節(jié),胴部第4節(jié)細長,剪胸背板特 別肥大而較扁平,其余各節(jié)基本呈圓鏈珠狀,通身黃褐色。蛹室側(cè)面觀如豬腎狀,正面觀 似蠶豆狀。長1~1.5厘米,寬0.4~0.6厘米,深0.3~0.5厘米。
2 生活習性一年發(fā)生代數(shù)不明。以老熟幼蟲在木質(zhì)部蛹室內(nèi)越冬 ,大都10月中 旬入蛹室。成蟲出洞在5~6月間,但高峰期較其他吉丁蟲為遲而集中在6月下旬。成蟲出洞 時,頭朝枝外(獨孔進出的頭朝進口),細而極慢地啃食木質(zhì)和樹皮,發(fā)出咔嚓咔嚓的類似蠶 食桑葉的聲響,不斷擺動其頭部,經(jīng)7~10天可破洞而出。剛出洞的成蟲,約經(jīng)10~20分鐘 ,始可爬行和飛躍。白天在枝葉上停棲,受驚擾則假死墮地或斜飛而逃。雌成蟲體略粗短, 尾鈍;雄成蟲體稍瘦長,尾略尖。雌成蟲出洞后約3~4天交尾,再約2~4天尋找枝干樹皮裂 縫或傷口處產(chǎn)卵,每年產(chǎn)卵1~3粒。卵期10~15天,6月底及7月初為產(chǎn)卵盛期。幼蟲孵出后 先蛀食樹皮的韌皮部,再蛀食形成層,最后十分整齊地啃食一層淺木質(zhì),8~9月蛀食最烈, 10月 中下旬大多進入蛹室。該蟲世代很不整齊,3~4月幼蟲、蛹共存,而5~6月幼蟲、蛹、成蟲 也有共存者。
3為害狀況
3.1咬食葉片。多咬食邊 緣,缺刻較深,鋸齒狀。
3.2蛀食幼樹主干。由一級主枝起向下蛀食直至嫁接 口旁,并在此處營造蛹室。幼樹蛀道兩邊能很快形成愈合組織,稍隆起。蛀道表露如槽,因 久經(jīng)風雨,槽內(nèi)光潔,無木屑或少具木屑。
3.3為害成年樹主干主枝。自下而上蛀食, 蛀道由淺到深,由窄到寬,一般呈長條帶狀,底面平整,絕無間隔,不象爆皮蟲、溜皮蟲那 樣迂回、曲折、重疊和遷徙。所有木屑并不外排,均為細粉狀結(jié)塊,最早的木屑為干灰褐色 ,最新的為白色或黃白色,稍濕潤。成蟲出洞時咬的木屑,粉中帶絲,到春季4月陰雨低溫 ,有的木屑變?yōu)殒碳t色。
3.4蛹室的進出洞口分為雙孔、獨孔兩種,雙孔進出的,進 口在出口之上。
3.5受害葉片主側(cè)脈及葉面徹底黃化、變硬,失去光澤,但不變形。到4 、5月或7~8月落葉。
3.6受害成年樹樹皮初期無異狀,比幼齡樹的難發(fā)覺。直至為害嚴 重時,則整個中內(nèi)皮層已蛀盡,僅留一層死表皮。死表皮黑色或上面密被一層黑煙霉,傷部 用手捻之,稍具松泡感,用小鐵器敲之,其聲虛沉。在干旱季節(jié),傷部表皮橫向交錯折裂, 7~8月造成死枝死樹。
4防治方法
樹冠噴藥:于6月下旬成蟲剛出洞時,用200倍液滴滴涕加1000倍樂果液混合噴射1~2次。
挑挖卵粒:6月底及7月上 中旬,檢視樹上的流膠點,用利刀尖挑挖卵?;虺醴跤紫x而殺之。
傷部注射藥劑:在3~4 月、6~9月的幼蟲期,用獸用注射器向傷部散點注射敵敵畏(或樂果)和煤油1∶1~4混合劑 ,每蛀道3~6毫升。先把針頭斜向插入皮層,緩緩注射,且不時松動針頭,以利藥液的滲入 和浸透。這樣可以殺死幼蟲和蛹。幼蟲約10分鐘致死。在成蟲快出洞時注射農(nóng)藥,死亡率可 達60%,有的死在洞內(nèi),有的則死在洞口。
樹干刷白:4月底開始,對樹干和主枝刷白,以 防成蟲產(chǎn)卵。并要求刷得均勻和厚實一點。刷白劑可用黃土、面粉加六六六粉對水拌勻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