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鳶尾輕性花葉病,鳶尾條斑病等。
【分布】上海地區(qū)種植的鳶尾很多來自荷蘭,普遍發(fā)生花葉病,除影響種球生長外,危害性并不嚴重。世界各地均有發(fā)生。
【癥狀】
典型受害的葉、花產(chǎn)生褪色(黃色)雜斑和條紋,有的品種在灰綠色葉上出現(xiàn)藍綠色斑塊,受害嚴重時,可使花和鱗莖產(chǎn)量減少。
有些鳶尾感染病毒后癥狀并不嚴重;但西班牙鳶尾發(fā)生較為普遍,而且會形成嚴重褪綠癥狀,花瓣呈脫色現(xiàn)象,重者甚至花蕾不能開放。 德國鳶尾感病后盡管植株矮化、花小,但不十分嚴重。球根鳶尾受害后,則產(chǎn)生嚴重花葉,甚至芽鞘地下白色部分也具有明顯淺紫色病斑或淺黃色條紋。
【病原】引起鳶尾花葉病的病原是鳶尾花葉病毒(irismosaic virus,1mv),病毒線條狀,大小為(750~760)納米x12納米。致死溫度65-70℃,體外保毒期3-4天(20℃)或16-32天(2℃)。
【發(fā)病規(guī)律】汁液能傳毒。很多蚜蟲如豆衛(wèi)矛蚜、棉蚜、桃蚜、馬鈴薯蚜等是傳毒介體。鳶尾花葉病毒除危害很多鳶尾科植物,如德國鳶尾、矮鳶尾、網(wǎng)狀鳶尾外,還能危害唐菖蒲以及其他一些野生植物。病葉采用摩擦接種法可以使莧色藜、小藜、昆諾阿藜、曼陀羅、酸漿、普通煙、心葉煙、黃金煙、射干等植物發(fā)病。
【防治方法】
1.用馬拉硫磷等農(nóng)藥防治傳毒介體蚜蟲.防治周邊豆科植物上的蚜蟲。
2.感病植株的球根拔除并燒毀,減少浸染源。
3.選育耐病或抗病毒的品種也能取得良好效果。栽培健康的種球。
4.在生長季節(jié),及時防除蚜蟲,可選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