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區(qū)的百龍門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地方,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打卡參觀,就是因為此地的歷史和文化典故很多的緣故,下面給大家分享具體的攻略指南。
那天我在新桂湖的茶坊喝茶時,無意間聽到鄰座在聊“百龍門”。因為我以前沒有聽說過新都有“百龍門”,所以很有興趣地向他們打聽一些“百龍門”的詳細情況。
不過,他們也只能告訴我“百龍門”在湖濱路,是一個90年代建的牌坊,上面有很多龍……其他更多的信息,他們也說不清楚了。
后來我又上網去搜索一下,發(fā)現(xiàn)網上幾乎沒有有關這個“百龍門”的介紹。好奇心促使我有了去實地看一看的欲望,想去看看“百龍門”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要在湖濱路上建一座“百龍門”?
新都城本身不大,所以從新桂湖出來,不用坐車都能走到湖濱路。湖濱路雖然街面不寬,但是衣食住行包括娛樂甚至寵物店這里都有;湖濱路雖然街道不長,但這里的市井味卻非常的十足。街上最多的還是各種美食餐館:中餐、小吃、米粉面、抄手、水餃等等一應俱全。據說,這里最有名的是蒸牛肉和怪味抄手,哪天有空來吃一次。
很快我就找到了建在路中央的“百龍門”。遠遠看去,整個“百龍門”有點像中國古代的一座牌坊。不過,牌坊大多是對稱結構,而這個“百龍門”并不是完全對稱的。這種設計確實讓人感到新奇。
我穿過公路,走到“百龍門”的對面,仔細觀察,終于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原來,這是一個古體的“龍”字。從這面看就能看得比較清楚了。
還是沒有看出來?這樣,我在照片上添幾筆,應該就看明白了。
百龍門旁邊有一塊黑色大理石碑,上面簡單介紹了百龍門的來歷:“百龍門,取華夏民族無數種龍的變化之精髓,由蒼龍、云龍、夔龍,龜龍、翼龍、蟒龍、行龍、玉龍、象龍、騰龍、元龍、玄武龍等組成的‘龍’字巨型門坊。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用石料300余方,重達千余噸。百龍門高9.9米,長19.8米,寬5.9米”。
建筑單位是:新都縣人大常委會??⒐r間是1994年1月。
聽當地人介紹,整個百龍門上一共刻了整整100條龍。據說,“百龍門”剛建成時,每天都有很多市民來這里玩,很多人一條一條地數“百龍門”上的龍。但20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沒有人數清楚過到底有多少條龍?
這里的龍,大小不同,形狀也各異。龍的造型有陰刻,也有陽雕,有的浮于石柱表面,有的甚至纏繞整個橫梁,有的整個身體隱匿于大石之中,只留怒目圓睜的臉部于大石之外……
雖然是現(xiàn)代雕刻,但我覺得整個“百龍門”無論是設計還是做工都稱得上是很精細很認真的,20多年過去了,這上面的各種龍的造型依然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很遺憾,我問了很多附近的居民,回來也在網上搜索了很多資料,最終還是沒有打聽出為什么要在這里建這座“百龍門”?
雖然那塊大理石碑上介紹了“百龍門”的一些基本數據,但碑上沒有記錄當年為什么要在這個位置建一座“百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