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完茶回昆明,又是另一種活法。
干燥、堵車、噪音、浮塵;上班、會友、打掃、做飯、下館子,時間總不夠用,如果能把過去的時間補貼現(xiàn)在,我會把發(fā)呆上網(wǎng)玩手機的時間拿回來,躲進書齋,端一本書,沏一壺茶。
那些我們翻山越嶺,采收造制全程關照制出的好茶,理應受到呵護憐惜。
每年用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泡在茶區(qū),隨著茶葉吐露的消息確定生活的節(jié)奏,進山采收、研習制程、精檢分篩、壓制成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親歷照顧,說起來也算是門手藝。
重復同樣的工作,在重復中提煉把握最佳的時機,不偏不倚,秩序井然,念念分明是這門手藝活的精髓。
入茶之門亦是入禪之門,摒息外緣,凝神正命,專注專誠篤行一事。
窮究其理,致使知性通達,為格物致知。茶人茶事亦當如是。
每款茶都有一個名字,求質(zhì)茶相宜,名副其實。
新做的茶品選料粗厚,壓制后芽葉舒展,如傳統(tǒng)云紋騰卷,口感綿軟溫暖,輕盈潤滑,喉韻深厚清涼。以枕云名之,托云為其茶命。佛經(jīng)里曾說,萬物都有自己的一個真名(實相),需識得自性方能證得。
托喻清遠,茶名如其命性,隨順因緣,本心空明不惑。
回來有回來的好,一樣煮水泡茶,讀書臥游。枕云忘機,陶然清貴。
——車馬喧,覓桃園,容膝丈室擬閑云,于一切時中,行住坐臥,直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