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初,陶谷《荈茗錄》“生成盞”、“茶百戲”、“漏影春”條已有對分茶、點茶的記載,如“生成盞”:“沙門福全生于金鄉(xiāng),長于茶海,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共點四甌,成一絕句,泛乎湯表。”“茶百戲”:“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漏影春”:“漏影春法用鏤紙貼盞,……沸湯點攪。”
生成盞、茶百戲、漏影春,皆是以茶粉入甌盞,用沸湯點攪,帶有游戲性質(zhì)。生成盞、茶百戲,又稱“水丹青”,也稱“分茶”,直到南宋仍流行。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有“晴窗細乳戲分茶”,楊萬里則有著名的《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詩。
《十六湯品》對點茶中的侯湯、注湯技法作了詳細的闡述,非精于點茶者不能作。蘇廙從湯器、柴薪、湯的老嫩、注湯緩急標(biāo)十六品,表明蘇廙不僅擅長煎湯,更是點茶能手。《十六湯品》在茶藝、茶道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蘇廙則是點茶道的先驅(qū)人物?!妒鶞贰窞樘展取肚瀹愪?bull;茗荈部》的第一條,《清異錄》又說:“蘇廙《仙芽傳》第九卷載作湯十六法。”可見《十六湯品》是《仙芽傳》中的一部分。蘇廙的生平無考,但一般認(rèn)為,《仙芽傳》既為陶谷所引,而陶谷又是五代至宋初人,則蘇廙當(dāng)是晚唐五代人,至遲亦為五代宋初人。
從陶谷《荈茗錄》和蘇廙的《十六湯品》可以判斷,唐末五代是點茶道醞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