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明·許次紓《茶疏》
水為母,器為父
愛喝茶的人,都聽過的一句話:“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
因為水的“培育”和茶器的“包容”,賦予了茶葉生命,茶從此有了生機、有了香氣與令人難忘的滋味。
以水“喚”茶,激發(fā)口感
我們在電視劇或茶樓,總能看見這樣的場景:注入開水后,泡出的第一道茶倒掉。再重新注入熱水,從第二泡才開始倒入杯中喝掉。
這種做法,叫做“洗茶”,也叫“醒茶”,是傳承于宋朝的做法?!吨袊枞~大辭典》對“洗茶”作過解釋:“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zhì),且可誘發(fā)茶香、茶味。”
這種做法就好比新開的一瓶紅酒,需要倒入醒酒器中,與空氣充分接觸才能更好的散發(fā)香氣,風味更濃厚。
干燥的茶葉被熱水濕潤“刺激”,形成葉片舒展的萌動狀態(tài),這樣它的香氣物質(zhì)更好地散發(fā),茶湯才能更純正透徹。
就拿普洱來說,如果是散茶,“洗”一遍即可;壓制成餅的普洱需要“洗”兩遍,才能讓茶葉舒展開來,使茶味更好浸出;如果是存放很多年的熟普,甚至可以“洗”3次以去除陳味。
嫩度較高的白茶、綠茶,則以60°-80°的溫水“洗”一遍就行,否則會流失茶香。
茶有道,器亦有道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前面講了“洗”茶的方式,要成就一杯好茶,同樣需要選對茶器,接下來就要說說關(guān)于茶器的那些事兒。
先來說說燒水的茶器,可以大致分為四類。
鐵壺燒水可以軟化水質(zhì),并釋放出二價鐵離子,這樣的水泡茶能使茶中的單寧酸、茶多酚作用,使茶湯的澀味減少,口感變得圓潤。
銀器中富含銀離子,殺菌能力特別強。用來燒水不僅能凈化水質(zhì),泡出的茶湯滋味更醇,還可使茶湯不易變味。
玻璃屬于無毛細孔的材料,用它煮出的水泡茶,不會吸收茶的味道,能品嘗到百分之百的原味。
陶瓷壺是用包括瓷土在內(nèi)的各種礦物粘土制作經(jīng)過高溫燒制而成,導熱性也更好,煮出的水口感軟滑甘甜。
其次,承載水和茶葉的茶壺,也頗有講究。不同的茶葉要與“性能”相匹配的茶壺結(jié)合,才能凸顯韻味。
綠茶、紅茶、花茶最適合透亮的玻璃茶壺,這樣最能見證葉片在水中舒展、綻放的姿態(tài)。投入其中,芽葉吸水后緩緩張開,滿杯翠景盡收眼底,沖泡時觀賞效果極佳。
烏龍茶、普洱等半發(fā)酵茶或全發(fā)酵茶,則需要小口蓋,出水快的紫砂茶壺。這樣能逼香快,揚香高,水進入壺中,茶葉更容易浸潤于水中,溫和地吐盡精華。
清香型鐵觀音、白茶則適合瓷器壺,密度大傳熱快,能更好的把茶的風味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泡出的茶香高味鮮。
好器襯好茶,最后一步便是裝茶的茶杯了??蓜e小瞧它,不同的茶種對于承載茶湯的杯子,也是有所講究。
白瓷杯細膩光潔,不吸水、不吸味、傳熱快、能把茶的風味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最適合裝葉嫩的茶,例如花茶、清香型鐵觀音、紅茶等。
紫砂杯有獨特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鏈式氣孔和閉氣孔并存。所以它的吸水率高、透氣性極佳,對茶湯有一定的潤飾作用。最適合裝普洱、黑茶等茶湯厚重的品種。
柴燒杯是以富含礦物質(zhì)元素的原料以木材燒制,經(jīng)過1200度左右的高溫燒制,承載茶的時候,能有效地激發(fā)茶湯的品質(zhì)和香氣。綠茶、白茶、黃茶,都能在柴燒杯的作用下讓茶湯的口感和質(zhì)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