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別名九重葛、三葉梅、毛寶巾、簕杜鵑、三角花、葉子花、葉子梅、紙花、南美紫茉莉等。為常綠攀援狀灌木?,F(xiàn)在正值春天,樹木花卉也都開始發(fā)芽了,又該到了三角梅修剪的時候了。下面一起看看三角梅栽培技術及修剪技術。 一、繁殖方法 三角梅在北方多采用扦插繁殖。宜每年五、六月份,將2年生的成熟木質化枝條用剪刀剪成10 cm左右插穗,插入配比好的培養(yǎng)土中(選用3∶1的素沙土和腐殖質或者鋸末的配比,加水拌勻方可使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插時蘸少許生根粉,有加速生根作用,插完用塑料膜將插條封閉好,維持濕潤環(huán)境條件。溫度控制在20~25℃,25~30 d左右出現(xiàn)根系生長,2~3個月可做分盆工作。高插采用的是懸空插條的方法進行繁殖,是在不影響原株正常生長的條件下,獲得較為完整的新苗,適宜于范圍小,產量低的范圍應用,后期移植簡單,易于管理。 二、栽培養(yǎng)護 1.土 壤 上盆時要注意三角梅對土壤的要求,選擇通透性和排水良好的種植土為宜。一般有條件的情況下采用4∶4∶2的腐殖土∶園土∶沙的比例混合培養(yǎng)土,如果用干塘泥加廢煤餅渣或者2∶1的素土:腐殖質,則需加少許基肥拌勻,注意保持排水通暢。 三角梅因長時間的澆水、施肥、雨水澆灌使盆內壤土板結,因此,中耕除草起到松土和清雜草的效果,利于盆花生長。每年進行1次翻盆換土是必須做的工作,時間把握在早春萌動前許,提前用消毒的剪枝剪剪去枝條過密和衰老的部分。 2.水 分 三角梅盆花對水分的要求基本把握 “不干不澆,澆則要透”的準則?;ㄇ暗谋匾厮梢赃_到花朵整齊、多花的效果。往往從9月份開始進行有效控制,把握住澆水時間在盆土干燥、枝葉軟垂后開始,反復操作連續(xù)半個月左右后,進行正常澆水操作。不同品種之間的水分把握,可以在生長旺季6—7月時,做到控水2~3次(當盆花達到萎蔫系數(shù)出現(xiàn)的狀態(tài)),保持正常1~2次噴水,待2~3 d后再澆足澆透水(至盆底流出為準),如此反復幾次,以保障花芽促成分化,見蕾后可早晚各1次,保證水分正常供應,同時結合氣候進行1~2次葉面噴霧。如此操作大概1個月時間,即可顯蕾開花,且花開顯整齊、繁茂。花芽分化的控水切忌施肥,避免肥料燒根系。常規(guī)的澆水方式是春秋兩季宜每天澆水1次,當夏季時水分需求較高可早晚澆水各1次,控制水分的攝入,要在溫度較低的時令季節(jié),通常以保持盆土濕潤為佳。 3.施 肥 三角梅是原屬南方引進的花卉植物,對ph值的要求 在6.0~7.0最為適宜,生長施肥把握不宜過多、過少、要適中。北方盆花栽培時常常每月施1次硫酸亞鐵溶液改善土壤,用來解決水土堿性大問題。生長旺季4—7月時,間隔7~10 d可施液肥1次,以促進植株的正常生長,選取10%~20%濃度的腐熟過的豆餅水、菜籽水和人糞水等均可。8月孕蕾開始,要以施k肥為主的肥料,間隔10 d施1次,可選用20%濃度禽類糞化和魚類混合液肥。10—11月中旬花期,把握間隔15 d施30%~40%濃度的p肥為主的肥料,促使植株花期不斷得到營養(yǎng)的補充。 追肥是在盆土中施足基肥外,存在于各生長節(jié)點的補充營養(yǎng)的方式 。換盆時,再施入餅肥后,每15 d追施1次餅肥水,加稍許0.1%磷酸二氫鉀,用以營養(yǎng)生長和促進花芽的正常分化,孕蕾時追施p、k為主的速效肥,操作是在餅肥水稀釋后加少量磷酸二氫鉀澆入盆土中,同時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肥,處于花期時周追施礬肥水1次和葉面0.2%的磷酸二氫鉀1 000倍噴霧。當酷夏和冷冬時生長勢減弱以至于休眠,需停止施肥,避免燒傷,追肥要注意濃肥和生肥(尚未腐熟的肥)的使用,防止葉片燒焦和植株的死亡。 4.光 照 三角梅的生長溫度在15~30 ℃,在北方冬季周圍環(huán)境在大于3 ℃溫度中,如若長時間處于3 ℃以下的溫度,易造成凍害凍傷。夏季可耐35 ℃高溫,當超過35 ℃時,采用遮蔭網(wǎng)的搭建,建立臨時的蔭棚環(huán)境或利用間隔噴水和增加空氣流動的方法。 三角梅屬于陽性植物,一般保持8~12 h光照和良好的通風。在蔭蔽的環(huán)境下,容易發(fā)生徒長,從而減少開花數(shù)量和質量。當行間距和株間距過于密閉時,易使葉片脫落,尤其是在炎熱夏季,出現(xiàn)高溫和高濕的時,俗稱“捂?zhèn)?,發(fā)生大面積葉片脫落現(xiàn)象,影響到植株的正常生長。光線在生長期的缺乏將導致植株生長勢減弱,影響到孕蕾和開花的進程,故實際操作時常常將除新生盆苗置于半遮蔽處外,其他時冬季放置于光線好的南向窗前,維持8 h光照。通常短日照花卉植物,日光照時間在9 h左右,均可在45 d后現(xiàn)蕾開花。 5.整形修剪 三角梅盆花在北方栽培生長勢依然較強,每年都要做一些必要整形修剪,約5年做重剪更新1次。摘心是在生長期中進行的,目的是促進側枝萌發(fā)和花芽形成,使花朵繁盛,操作時可對多年生植株可短剪一些。修剪次數(shù)在1~3次最好,不可過多,修剪次數(shù)的增多間接使開花次數(shù)相應減少。當每一次花期過后要人為的對居間過密枝條、徒長枝條、內膛不完整成枝、弱勢短小枝條進行疏剪,側重于枝頭的整形修剪,切忌重剪,以縮短盆花生長期,早開花和多開花目的。整形修剪配合好修剪前后的控肥控水,可促花芽早期分化,達到四季有花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和北方部分室內栽培時利用花本身具有的攀援特性,人為進行綁扎造型,可制作成多種花藝形狀,通過設立綁縛的支架,造各種字型和動物型,如花柱、花箱等。 6.花期控制 三角梅屬于短日照花卉。在北方十·一的花期控制要在8月初開始將盆花置于黑暗下進行遮光,保證周圍環(huán)境不漏光。且做到當日17時~翌日8時完全處于黑暗中,維持50 d方可,做正常管理和周增施p、k液肥一次。 短時間的催花技術是在新抽生枝條色彩轉變濃綠時,同時枝條完整充實,可兌750倍液的多效唑或1 000倍液的矮壯素水溶液,每盆澆入2 000~3 000 g藥液,人工移到陰涼環(huán)境下,過3~5 d后再移至光線充足地,經(jīng)10~15 d正常培育,植株陸續(xù)孕蕾開放。 7.病蟲害防治 三角梅常見的園林害蟲有葉甲和蚜蟲2種,如果同時出現(xiàn)光照不良,通風不暢,高溫高濕時,還會引起大面積介殼蟲刺吸危害。防治方法:人工增加松土除草次數(shù),病枯枝、殘葉及時清理,增大排風,增進換氣,減少病源的傳播。往往用樂果、甲基托布津等溶液配比防治,比如用45%的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處理。 三角梅主要病害有梢枯病、葉斑病和褐斑病。 (1)葉斑病的病灶部位初顯黃褐色,有黃綠色暈圈,隨后逐漸擴展成各種形狀病斑,緣具暗褐色,嚴重時病斑會顯現(xiàn)黑色小粒點。防治方法:病斑量少時在病灶部位涂抹醫(yī)用達克寧霜膏,用消過毒的剪枝剪去除發(fā)病較多的枝,藥劑防治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噴霧防治效果好,7~10 d噴1次,病害面積較大或單株較重時,可在每個間隔期的第4 d加噴1次,反復噴霧3~4次后,效果明顯。 (2)褐斑病多存在于葉片部位,出現(xiàn)直徑0.1~0.5 cm不等的黃褐色或者淺褐色病灶部位。防治方法:少量出現(xiàn)可人工摘除病葉燒毀掩埋,藥劑方面用70%代錳森鋅可濕性粉劑進行400倍噴霧作業(yè),間隔10 d噴灑3~4次即可。 以上就是三角梅的繁殖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三角梅屬短日照花卉,長期在長日照下不能進行有效地花芽的分化生長,喜光線充足,不耐蔭蔽環(huán)境。在我國栽培南方多以露地栽培方式為主,北方以作盆栽、造型盆栽和溫室栽培。 2018年開春種苗采購節(jié)優(yōu)質供應商火熱招募中,點此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