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無處不在彰顯著個性的時代,人們似乎不愿意和別人在生活品味上搞在一起,處處要顯得自己與眾不同,于是乎,穿衣服要私人訂制,吃飯要吃私房菜,就連這飲清靜之茶的人,也要喝點尋常人難以尋覓到的“私房茶”,以體現(xiàn)出自己強大的特點來。
然而這又是一個現(xiàn)實的時代,經(jīng)濟下行、市場低迷,大有山雨欲來、寒冬臨至之勢。當信息時代使得品牌價格已經(jīng)如此透明,甚至連利潤都要公開于天下時,誰又能執(zhí)市場牛耳、居渾濁而自清呢?
此時,正是“私房茶”閃亮登場之時。寫到這里,心里居然有些矛盾,身邊不乏做茶朋友,也不乏各種各樣的“私房茶”,是不是會無意間觸痛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經(jīng)?畢竟,這還是一個講究“人情”的國度。
我并不是對“私房”有何偏見。只是用心想想:當三五百年樹齡的古樹料已經(jīng)到了物以稀為貴的時候,誰又能用三五百元的價格拿到別人難以染指的高大上來。你可以說,我家親戚朋友包了幾棵屈指可數(shù)的古樹,一年就采那一小捧,然后以不虛高的價格給我了這個生死之交。畢竟,誰都有親戚。刮風寨、冰島村的茶農(nóng)們誰還能沒有幾個表弟的二大姨媽呀。
可是,就那些古樹鮮葉子,親戚朋友再多,葉子曬干了也只能越來越少,不會越來越多就是了。當身邊有朋友的朋友拿來一袋子“曼松古樹純料”結結實實的砸在我眼前的時候,真是有點眩暈,被茶砸蒙了的感覺,曼松古樹呀......對此,我只能笑而不語。如果非要深究曼松的歷史根源來,只怕要真的翻臉了還難以說服人家,因為有的人需要百度的知識實在太多了。我又不是傳教士,所以,我也只能笑而不語了......可是文人的執(zhí)拗往往令我莫名驚詫,甚至有點悲憤。當面拆穿還需顧左右而言他,也僅能以文字宣泄一下了。
某日,有人拿來一牛皮紙袋包裝的200克“2012冰島古樹純料”散裝茶,說是在某個茶城弄到的“私房茶”。說實話,我自認為并不具備鑒別冰島的能力,可是那茶喝了之后,卻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回到家中,翻出幾年前在同一茶城買到的交了學費的冰島,無論條索、轉(zhuǎn)化后的顏色甚至湯色口感都驚人一致,只是我那是餅茶,他拿來那個是散茶,可是怎么看都像是從餅上撬下來的200克,只是撬得很有水準罷了,似乎明白了點什么,但是朋友畢竟是好心,自以為弄來好茶,想一同分享一下。有的東西何必說的那么明白,糊涂一點也就是了。也許自己還年輕,修為不夠。真正領悟“茶”文化真諦的高人前輩們,此時早都笑而不語了。
對于“私房茶”并不是一棍子打死,畢竟在這個人情人脈關系網(wǎng)如此錯綜復雜的社會里,大有人或許不為了金錢就只為情誼可以白白送你幾泡甚至一捧品質(zhì)絕佳的古樹“私房茶”來。
但是我個人覺得,真正的私房茶不會有很多量,而且既然在市場上流通,價格也不會親民到“經(jīng)濟適用茶”的段位。更重要的是,古樹茶的味道是絕對有區(qū)別于一般的大樹、小樹。那是時間的味道,復刻不來的。
一大撥“私房茶”來襲,你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