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態(tài)習性 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耐寒性不強;耐旱,怕澇。對二氧化硫、氟化氫及氮氣的抗性強,能吸入有害氣體。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栽種于深厚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中生長最好。 3.苗木繁殖 可用播種、扦插、分株和嫁接繁殖。 播種繁殖在3月進行,沙藏好的種子條播或撒播在苗床上,覆薄土,以不見種子為度,上覆草。10余天發(fā)芽出土,及時揭草,待幼苗出現(xiàn)2對真葉時可擇雨后間苗;苗期勤除草,6~7月追施薄肥2~3次,秋苗高約40~50厘米,翌年萌芽前移栽。 扦插繁殖可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硬枝扦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枝條發(fā)芽前進行。選取粗壯的一年生枝條,剪成15厘米長的插穗,插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苗床,扦插深度以露出插穗最上部一個芽即可。插后灌透水,覆以塑料薄膜以保濕保溫。苗株長成15~20厘米就可以將薄膜掀開,改成遮陰網(wǎng),適時澆水,當年枝條就可長到60~80厘米左右。嫩枝扦插在6~7月進行,此時新枝生長旺盛,最具活力。選擇半木質(zhì)化的枝條,剪成8一10厘米長的插穗,上端留2~3片葉子。扦插深度為3~4厘米。插后灌透水罩薄膜,并搭陰棚遮陰,一般20天左右即可生根,將薄膜去掉,保留遮陰網(wǎng),再適時澆水,當年枝條可長到60~80厘米左右,成活率很好。 分株繁殖落葉后或萌芽前將植株根際萌發(fā)的分蘗苗帶根掘出,適當修剪根系和枝條,另行栽植。小苗可以裸根,大苗應(yīng)帶土球。 嫁接法可使同一株上開不同顏色的花。方法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條萌芽前進行。嫁接時選擇發(fā)育粗壯的實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條做接穗,采取劈接法。先在砧木頂端靠外圍部分縱劈一刀約5~8厘米深,再取長5~8厘米帶2個芽以上的接 。。穗削成楔形后插入砧木劈口對準形成層。然后用塑膜將整個穗條枝 全部包扎好,露出芽頭。嫁接2~3個月后,就可松膜,此時接穗 新梢可達50~80厘米,應(yīng)及時將其短截。 . 4.栽植 由于喜光耐寒性不強,因此應(yīng)栽種于背風向陽處。光照不足不 僅植株花少或不開花,甚至會生長衰弱,枝細葉小。 5.土肥水管理 紫薇可粗放栽培管理。幼苗期應(yīng)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三年生以 上的成株則不用保溫。紫薇耐旱,怕澇,每年可于春季萌動前和秋 季落葉后澆一次返青水和凍水,結(jié)合施肥有機肥,平時如不過于干圖15 紫薇的冬剪旱,則不用澆水,春旱時澆1~3次水,雨季要做好排澇工作,防止水大爛根。 6.整形修剪 休眠期應(yīng)對其整形修剪。幼樹期應(yīng)及時將植株主干下部的側(cè)生枝剪去,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養(yǎng)分,形成良好的樹冠。為了樹干粗狀,可以大量剪去花枝,集中營養(yǎng)培養(yǎng)樹干。因紫薇花序著生在當年新枝的頂端,因此在修剪時要對一年生枝進行重剪回縮,使養(yǎng)分集中,發(fā)枝健壯,要將徒長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蟲枝、纖細枝和內(nèi)生枝剪掉,為了延長花期,應(yīng)適時剪去已開過花的枝條,使之重新萌芽,長出下一輪花枝。管理適當,紫薇一年中經(jīng)多次修剪可使其開花多次,長這100~120天(見圖15)。 7.病蟲害防治 紫薇主要病害有角斑病和枯萎病。角斑病癥狀為葉片病斑,呈多角形,褐色至黑色。病斑大者0.5~1.5厘米,上有淡黑色細小霉點。防治方法為冬季清除葉病,集中銷毀或深埋;發(fā)病初期噴 5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7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每隔j簍15天噴1次,連續(xù)噴數(shù)次。 枯萎病癥狀為感病植株枝條尖端的葉片先枯黃脫落,然后發(fā)展到全部枯黃而死。感病植株莖部下木質(zhì)部表面有黃褐色縱條文,橫切則在髓部與皮層之間維管束部有黃褐色輪狀壞死斑。防治方法為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抗病力;發(fā)現(xiàn)病株,重者拔除銷毀,并用200—400倍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消毒土壤;輕者可澆灌200~400倍的50%代森銨溶液,每平方米澆藥水2~4千克。 蟲害主要是透翅蛾。每年發(fā)生一代,以幼蟲在枝條內(nèi)過冬。來年5月初化蛹,5、6月間成蟲羽化,將卵散產(chǎn)于新梢上。幼蟲孵化后,多自葉柄基部蛀入新梢內(nèi)向下蛀隧道,有時在節(jié)間向外開一排糞孔,糞便堆積孔外或侵入孔處。枝梢被害處逐漸腫大而成瘤狀。防治方法為秋后徹底消除蟲卵,消滅其中幼蟲;6、7月份,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新枯萎枝梢,及時剪掉,消滅其中幼蟲;在粗枝上危害時,可注入敵敵畏或樂果5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