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紀(jì)后期,唐代陸羽在幾十年的研究基礎(chǔ)上寫成了一步《茶經(jīng)》,對茶葉的品種、烹茶的用水和方法以至各種茶具都作出了出色的總結(jié)。據(jù)陸羽《茶經(jīng)》評述,古代茶飲的茶具分八類28種,品類之多,世界第一。陸羽推崇“越窯”即浙江青瓷茶具:之后江蘇宜興紫砂壺異軍突起,成為在各種名瓷之外獨樹一幟的茶具。所謂紫砂,就是用宜興所產(chǎn)的特殊陶土紫砂泥燒制的無釉陶器,其胎質(zhì)堅實緊密,呈現(xiàn)陶土固有的色澤與機理。
紫砂在古代,絕非普通的工藝原料,它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禪茶一味的文化,制作紫砂壺,不僅是一門單純的技能,更是一份福德,一份虔誠。誠實的說,我希望您選擇我的紫砂作品,不單單是因為生意,更因為看不慣現(xiàn)在魚龍混雜的紫砂市場。
如何挑選紫砂壺
泥
泥料的好壞是一把好壺的基礎(chǔ),宜興紫砂600年的歷史,是對于宜興泥料最大的認可。
宜興本地的泥料,也就是平常俗稱的:黃龍原礦,本山料,其宜茶性是浙江、安徽等的“外山料”所不能比擬的。
如果泥料不正,即使在宜興燒制,也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紫砂壺!
工
“工”即工藝,又分為“成型工藝”和“制作工藝”。成型工藝又分為最原始的“全手”,即完全手工制作。以及借助模具定形的“半手”
各種成型工藝中,全手為最好的,半手次之,因為紫砂泥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的物理性,是在拍打泥片的過程中形成的,全手工做壺在沒有定型之前都是拍拍打打,這個過程就是對紫砂氣孔的重組。
形
說到形,就不得不說一句話:方非一式,圓無一相。1000個人做出來的石瓢,其實是有1000個樣子。原因就在于:第一;紫砂壺是手工工藝,很難做出同樣的東西。第二;每個工手,或者說同一個工手,其不同的創(chuàng)作階段,對于同樣的壺形,都有不同的理解。
不管是光素器也好,花器也罷。能在紫砂上讀出,方中帶圓,圓中帶方的氣韻,這樣的壺一定是上品!
為什么用紫砂壺喝茶
紫砂壺嘴小,蓋嚴(yán),壺的內(nèi)壁較粗糙,能防止香味散失。紫砂壺使用的時間越長,茶銹積在內(nèi)壁上越多,故沖泡茶葉后茶湯越加醇厚。長期使用紫砂壺,即使不放茶,只是倒入開始,仍茶香誘人,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用紫砂壺泡茶,提攜撫握不易炙手。紫砂壺線膨脹系數(shù)比瓷壺略高,而且沒有釉,就不存在壞釉應(yīng)力的問題;紫砂壺適應(yīng)冷熱急變的能力極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溫蒸煮后,迅速投入零下的冰雪中,也不會爆裂。
紫砂壺里外都不施釉,包吃微小的氣孔,透氣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這是一般茶壺所不能比擬的。它能保持茶葉中芳香油遇熱揮發(fā)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湯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斂殺菌的作用。所謂“盛暑越宿不餿”,道理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