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客用電梯的上下分區(qū)有什么設計要求?
當高層或超高層,層數多的時候,可以上下分區(qū),以提高效率,分區(qū)以50m高度左右一區(qū)為宜,因為50m左右,大約10-12站,以1000-1500平米一層來算,大約12000-18000平米,正好是2-3臺一組,即使達到20000平米左右,也不過4臺,又因結合避難層,容易安排中間的電梯機房,比較理想。
第一個50m用最慢的一種常規(guī)速度,過去是1.5m/秒,現在有1.75m/秒,價格差不多,所以近來都用1.75m/秒的產品。
每隔50m升一級,每升一級可加1m速度,即50-100m高用2.5m/秒,100-150m高用3.5m/秒,150-200m高用4.5m/秒,200-250m高用5.5m/秒……,以此類推為什么我敢大膽的用這個宏觀數字呢?因為50年以前美國的電梯最高速度是6m/秒,而當初的建筑高度沒有超過300m的,后來經過實踐,20年前我在深圳設計的218m高的建筑,就用自己的經驗數字,電梯商是認可的。用每秒的速度在平時很少有對比物,但用每分鐘就有點數了,6m/秒相當于360m/分鐘,300m高的建筑不到1分鐘就到最高層,速度已很快了。
當然,現在科技更進步了,我在十年前看到三菱在日本橫濱的一棟300m高的建筑上用了12m/秒的電梯,直達最高層只用了20秒鐘,所以在高級或超高級的大樓可以利用這種新技術,可以提高一級。即每隔50m,每升一級加1.5m,即50-100m用3m/秒,100-150m用4.5m/秒,150-200m用6m/秒……,以此類推,肯定會提高效率,現在北京正在建設的330m最高建筑用了8m/秒,相當于480m/分鐘,已相當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