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病毒病潛伏期長、對百香果產業(yè)危害較大,是百香果第二大病害。近期有網友咨詢百香果病毒病為什么難防?百香果病毒病難防治的原因是什么,百香果病毒病有什么特點導致難防治?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
<百香果病毒病難防的原因 1、病毒種類多:迄今為止,國內外巳報道了26種侵染百香果的植物病毒。,除黃瓜花葉病毒(cmv)、西番蓮木質化病毒(pwv)分布較廣外,大多數病毒僅在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如西番蓮綠斑病毒(pfgsv)就僅會發(fā)生在有紫紅短須螨咬食區(qū)域。而豇豆蚜傳花葉病毒引起的西番蓮木質化病毒病在尼日利亞、中國、澳大利亞、巴西和烏干達等國家均有發(fā)生,且對生產造成嚴重危害,是全球百香果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2、病毒易傳播:百香果病毒病可以通過機械傳播,特別是在修剪時,工具受污染后再去接觸健康植株就會傳播此??;病毒病還可以通過嫁接和害蟲傳播,就比如蚜蟲啃食葉片幾秒鐘就能傳播病毒。同時病毒病還可以通過汁液機械傳播,比如通過嫁接傳播。目前還未見有種子傳播。
3、果園內套種:有很多網友為了經濟效益,往往在頭一年會在百香果園內套種其他作物,很多草本和茄科、瓜類、豆科類作物都是病毒的寄主(害蟲),百香果對病毒敏感,在它們身上不表現(xiàn)病毒癥狀,傳到百香果可能會產生病毒危害。
4、病癥初期不易識別:百香果病毒苗剛開始很難通過肉眼判斷,最準確是看果,因為肥傷、藥傷、除草劑、蟲害有時會干擾葉片,表現(xiàn)出疑似。而要確認是否感染病毒病,需要送到專業(yè)檢測機構檢測。然后具備條件的檢測機構數量不多,且檢測成本高,時間周期長,往往就錯過了病毒病最佳防治時期。
5、果苗帶毒:百香果幼苗一朝帶病毒,只要感染病毒,幾乎無一幸免,終身帶病毒。如果栽種時不慎用了帶病毒的種苗,一般情況下植株長到1米左右就會出現(xiàn)如葉片畸形等病癥。目前市面上的扦插苗,普遍攜帶病毒,在種植第二年后,病毒發(fā)作,次果率大幅上升。對于無毒百香果苗的育種,為防止病毒借由媒介傳播,需要在32目的網室中進行,建立起育種的系統(tǒng),并配合病毒檢測進行。培育時至少要做到一行使用一把剪刀,不可隨意混用,運苗通道也要形成防蟲的密閉空間。在做嫁接時要等苗長在25厘米左右,嫁接到砧木的高度要在15厘米以上,以防感染土壤中帶的基腐病毒,并做好覆蓋以防止下雨沾染土壤的病毒,嫁接也必須在密閉的空間里進行,隨后運送至凈化室培養(yǎng)2周左右,無毒嫁接苗的培育需要很高的技術,因此無毒百香果苗成本高昂,但種苗買賣是良心買賣,耕種幫提醒不過很多育苗者,只求量不求質,不負責任,個個都說自己是無毒苗,大打價格戰(zhàn),低價傾銷無質量保證的種苗,有的甚至低至0.6元/株。而很多種植戶沒有經驗,或貪圖便宜,或沒有風險意識。種苗交易時,僅能從外觀判斷健壯與否,而發(fā)現(xiàn)病毒時,交易早已經結束,權益無法得到保證。
6、管理不當:大多數百香果果園二年苗(宿根苗)比較容易感染病毒病的原因是,管理粗放,病蟲害多;越冬修剪不同植株,未對剪刀進行消毒,造成汁液接觸傳播病毒病。
7、病毒生命力強:由于病毒病的傳染性極強,甚至在一棵樹上就能檢出6種病毒,目前病毒病只能控制無法治愈,這就加重了果農的護理成本,直接影響了果農的收入。耕種幫經試驗百香果病毒病病菌在50度高溫下10分鐘仍有致病力,在55度高溫下10分鐘即死亡;病葉在4度的冰箱中保存60天仍有致病力。病葉的汁液在20~24度溫度條件下貯藏6個月,仍然有致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