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正山產(chǎn)茶史
易武正山古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產(chǎn)量最大的茶山。易武古鎮(zhèn),曾是“鎮(zhèn)越縣”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易茶歷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后期成為了六大茶山中最熱鬧繁華的茶馬古鎮(zhèn)和茶葉加工、集散中心。據(jù)史料已載,清嘉慶、道光年間,易武山每年產(chǎn)干茶70000余擔(dān)。
所產(chǎn)普洱茶就源源不斷地由騾馬隊運出,經(jīng)普洱、到下關(guān)、過麗江、進四川,到達康藏地區(qū),部分運銷印度、尼泊爾等國。
易武正山歷史發(fā)展
從清朝始,易武茶年年歲貢,進貢之余,由于山高路遠(yuǎn),比貢茶稍微劣等茶葉全部拉到當(dāng)時的“普洱”這個地方交易,故而老百姓稱之為:普洱茶.當(dāng)時的普洱茶既稀少珍貴,養(yǎng)生功效卓著,也是貴族身份的象征,在民間茶館茶店的售價高昂,價等黃金.甚至有一段時間出現(xiàn)各地提前預(yù)訂,提前到普洱等待,客商互相竟價的局面.每年產(chǎn)茶時節(jié),普洱茶交易火暴到方圓五百里無客棧不滿的興盛局面。
由于普洱茶價值高昂,清政府還嚴(yán)格控制易武茶,列其為對三品以上的,立功官員的獎勵,以及與外國邦交的最高級別國禮之一.造成“后宮限供,大臣難得,明間價等黃金”的局面。云南以及外地客商看到普洱茶的高額利潤空間,紛紛來到云南西雙版納,在易武周圍的山上開始種植普洱茶獲利。
清朝后期,國家分裂,國力衰弱,政府動蕩,普洱茶停貢,普洱茶和當(dāng)?shù)夭枭讲枭虖拇俗呦驔]落。一直到近幾年,臺灣,香港,日本等外商不斷挖掘歷史,多次到云南尋訪,普洱茶才重現(xiàn)生機。
易武正山與茶馬古道
易武古鎮(zhèn)是茶馬古道的源頭。“茶馬古道”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mào)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
易武生產(chǎn)的普洱茶遠(yuǎn)銷中國西藏、東南亞等地。為運送貢茶及大宗茶葉、貨物、人員來往方便,在道光年間由地方集資投勞,從易武起修筑2-3米寬,240余公里長的青石板茶馬古道。每逢產(chǎn)茶旺季,外來購茶、運茶人數(shù)達萬人,真可謂是商賈云集、騾馬塞途。明清時期,這里商賈云集、熱鬧非凡,如今依然保持著種茶、采茶、制茶的傳統(tǒng)。
易武的大茶號也有自己的馬幫和牛幫,馬幫運販長途,牛幫運輸短途。易武周邊現(xiàn)今還使用的許多路段,沿途的一些小鎮(zhèn),易武大廟旁斑駁石板道遺跡,被馬匹踏出一處處凹陷痕跡,它也是無法磨滅的證記。
易武正山古樹茶特點
以溫潤柔雅蜜香回甘著稱,是清朝貢茶中最昂貴的頂級茶葉,價等黃金而名重天下。
其主要特點如下:
1.易武正山古樹茶湯很純厚甘甜、茶勁十足,如果制作不好,再好的古茶喝起來也很差勁。梅子香與蜜香中滲透著幽瀾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而且香氣掛杯且持久。
2.苦澀弱,回甘生津快、長且持久、水性細(xì)膩。
3.耐泡,葉底鮮嫩,湯色金黃通透,看上去沒有什么內(nèi)涵,喝起來卻使人大吃一驚,忘記不了。
4.重悶下,苦味明顯,澀弱,苦味化得極快,生津回甘強,無明顯不適表現(xiàn)。
5.假以時日,易武正山古樹茶必定是佳品,喜愛易武茶的朋友必選此茶。如能達到上訴,茶乃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