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結構的施工流程及控制要點
1、基層驗收墻體放線
控制要點:砌筑基層的樓地面浮漿、殘渣清理干凈并彈線。填充墻的邊線、門窗洞口位置線應準確,偏差控制在規(guī)范允許范圍內。
2、植筋控制
控制要點:砌體與柱或剪力墻間的拉結筋,過梁、圈梁、現(xiàn)澆板帶鋼筋與結構連接及構造柱立筋與上下層連接采用植筋方法,結構膠采用合格的結構膠,植入深度不小于12d(ф6拉結筋按80mm施工),間距500mm。
鉆孔應用吹風機清理干凈,保證鉆孔深度,植筋必須經過拉拔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施工,所需的植筋膠要提前選好廠家,保證性能合格、操作簡單。
填充墻與承重墻、柱、梁的連接鋼筋,當采用化學植筋的連接方式時,應進行實體檢測
拉拔試驗要求錨固鋼筋拉拔試驗的軸向受拉非破壞承載力檢驗值應為6.0kn。抽檢鋼筋在檢驗值作用下應基材無裂縫、鋼筋無滑移宏觀裂損現(xiàn)象;持荷2min,期間荷載值降低不大于5%。
檢驗批抽檢錨固鋼筋樣本最小容量
3、構造柱要求
需要設置構造柱的部位:
1) 不同材料交接處;
2) 內外墻交接處;
3) 墻長大于5m;
4) 砌體無約束端;
5) 洞口寬度大于2m。
6)其他圖紙要求部位
構造柱配筋嚴格按照圖紙要求設置。構造柱兩側的墻體設馬牙槎,采用先退后進方式,馬牙槎邊口應吊線砌筑構造柱邊貼雙面泡沫膠條,厚度不小于5mm,砌體模板要有可靠的加固及支撐措施。
構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 × 240mm,其厚度不應小于墻厚,角柱、邊柱的截面寬度可適當加大。柱內的豎向受力鋼筋,對于角柱、邊柱不宜少于4ф14;對于中柱不宜少于4ф12。
構造柱的箍筋在樓層上下500mm范圍內宜采用ф6,間距100mm,一般部位宜采用ф6,間距200mm;
構造柱-細部
4、底部標準磚
控制要點:砌塊填充墻砌筑時,墻底部應砌3皮標準磚(原規(guī)范),按現(xiàn)行規(guī)范嚴格說來算是混砌。
5、底部-混凝土翻邊
混凝土翻邊一般是遇到洞口或者是邊緣部分為了防止雨水漏入或者上部設置蓋子而做的一種處理。
控制要點:廚衛(wèi)等防水房間設300mm高素砼翻邊。
圈梁(腰梁)
江蘇省住宅樓質量通病防治手冊中要求所有的墻體中間設置高度為120mm與墻體同寬的混凝土腰梁。其配筋主筋一般為4ф12;具體按圖紙要求。
6、墻體砌筑
填充墻砌筑時應預選、預排砌塊,并清除砌塊表面污物,剔除外觀質量不合格砌塊。墻體砌筑時應掛線,砌體的平整度、垂直度要隨時用靠尺校正;
填充墻砌筑應錯縫搭砌,加氣砼砌塊搭砌長度一般為不得小于砌塊長的1/3。豎向通縫不應大于2皮砌塊;
填充墻砌體的水平灰縫應平直,按凈面積計算的砂漿飽滿度不應小于80%。豎向灰縫應采用加漿方法,使砌砂漿飽滿,嚴禁用水沖漿灌縫,不得出現(xiàn)假縫、瞎縫、透明縫。豎縫的飽滿度不應低于80%。在砌筑砂漿終凝前后時間內,應將灰縫刮平。
加氣混凝土砌塊的上下皮豎向縫應相互錯開,錯開寬度應不小于200mm;
采用水泥砂漿時,水平灰縫厚度宜為15mm,豎向灰縫厚度宜為20mm,采用混合砂漿時,水平灰縫和豎向灰縫均可控制在10mm左右
薄灰砂漿砌筑
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粘結砂漿砌筑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施工方法,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為2mm~4mm。簡稱薄灰砌筑法。
我國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灰縫厚度大多為10~15mm,灰縫對導熱系數(shù)的影響很大,大大降低了墻體的熱工性能,此外,還加大了砂漿材料的用量,增加墻體的自重等?,F(xiàn)行歐洲國家砌塊建筑普遍提倡使用薄灰縫砌筑技術,灰縫厚度不大于5mm,這不僅提高了砌體的熱工性能,對力學性能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加氣混凝土材料作為能夠滿足節(jié)能65%要求的單一墻體材料,在應用中存在厚砂漿灰縫熱橋作用的問題。有試驗研究表明,采用薄層砌筑的專用砂漿對提高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的抗壓強度十分有利。專用砂漿在保證粘結面積,減少灰縫厚度的同時,提高了加氣混凝土砌塊與砂漿的協(xié)調工作能力,值得推廣。
薄灰砌筑灰縫只有3到5mm,薄灰砌筑法施工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拉結筋應放置在砌塊上表面設置的溝槽內。
拉結筋
填充墻砌體與結構的連接,每500間距設置ф6后植的拉結筋,伸出結構墻柱邊700。拉結筋根數(shù)設置根據(jù)墻厚,每120mm寬時設置一根,120~240時設置2根,<120時設置一根,>240時設置3根。
7、頂磚
控制要點:填充墻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時,以45°~60 °角頂緊;間隔時間不小于14d,補砌時,對雙側豎縫用高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嵌填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