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枝腐病是危害枝條,造成枝條腐爛的真菌性病害,是楊梅老樹發(fā)生較為普遍的病害。多由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已相繼發(fā)生并造成為害,造成枝干腐爛枯死,引起樹體早衰。
1 為害癥狀
楊梅枝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從枝干傷口、裂縫或新梢與基枝 的節(jié)間侵入,并從此處開始發(fā)病,逐漸蔓延整個枝梢,直至2~3年生枝序都發(fā)病枯萎。枝干病斑初期呈紅褐色,稍隆起,皮層組織松軟,用手指按時即 下陷。后期病部失水干縮,變?yōu)楹诤稚?,下陷更深,在病枝上產生許多密集細小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子座。雨天潮 濕時,枯枝上的病斑吸水,分生孢子從孔口溢出,借助風雨擴散,進行再侵 染。
2 防治方法
2.1 增強樹勢 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和鉀肥;注意氮、磷、鉀的合理搭配 與微肥的應用;科學修剪,改善樹體通透性等,促使樹勢健壯,減少病害發(fā) 生。
2.2 清除病樹 及時剪除病梢,將病枝、病葉、死樹集中燒毀,以減少病菌 侵染源。
2.3 藥劑防治 為防新梢發(fā)病,在春梢抽生初期至6月上旬果實成熟前,每 隔7~10天連噴2~3次殺菌劑,以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 800倍液交替使用。
另外,對剪除病枝、病葉后的樹冠應及時噴施上述農藥。若因樹冠殘缺 而使枝干嚴重外露,還應進行枝干涂白保護,以防日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