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越高,茶越好嗎?
長期以來,在各種場合,常見一類人跟你神侃:
我家茶園海拔非常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不施農藥、化肥,如此云云~~
我們常說“高山云霧出好茶”,此語被人奉為圭臬。
然而真是山越高,海拔越高,茶葉的品質越好嗎?我們今天就八一八。
首先
我國主要名茶產區(qū)的海拔均在400-1000米,一般在這個海拔高度的茶,我們都稱之謂“高山茶”。
高海拔茶園具有低溫、高濕度的氣候特征,非常容易產生云霧天氣,會散射太陽光,阻止長波的紅橙光,散射藍紫光,增加茶樹氮代謝,有利于氨基酸、咖啡堿、芳香物質的合成。
另外,低溫可以使茶樹新稍緩慢生長,保持相當長的嫩度,晝夜溫差的懸殊,更有利于內含物的積累。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高山確實出好茶。
其次
有很多數據顯示,高海拔的茶葉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含量顯著高于低海拔,即茶湯的厚度和鮮爽度增強,兒茶素和多酚類含量則隨著海拔升高而減少,苦澀味降低——
這就意味著茶葉,在一定限度的高海拔范圍內,茶葉的品質隨著海拔增高而增加。
再次
另外,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海拔升高100米,溫度降低0.6℃。
因此,一般海拔高于1000米的茶園,最易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冬天低溫易受凍害,夏天高溫易受旱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茶葉內含成分的合成,如葉綠素等物質的含量,超過1000米海拔做出來的綠茶茶湯都偏黃,苦味加重等。
由此看來,海拔和茶葉品質關系是很密切,然而海拔還是有一定限度才能出好茶,盲目的相信海拔,也難免會陷入誤區(qū),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