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茶都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普洱茶當然也不例外,甚至比其它茶類更多,今天小編就選用四種方法,讓大家知道普洱茶如何來分類,簡答的四種方法,讓你讀懂普洱茶。
首先是樹種,分為喬木和灌木。
喬木:主要摘采喬木樹葉作為茶菁,葉片較大,也叫“大樹茶”“古樹茶”。
灌木:主要摘采灌木樹葉做為茶菁,也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樹種,葉片較小,由于此種茶樹是種植在茶農(nóng)門開墾的臺階似的土地上,又稱為“臺地茶”。
其次是工藝,生茶和熟茶。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發(fā)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會轉(zhuǎn)溫和,好的 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制法。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fā)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后為分界點。
再次是存放形式,干倉和濕倉
干倉普洱:指存放于通風、干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fā)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于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fā)酵速度。由于茶葉內(nèi)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chǎn)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最后是山頭,臨滄、普洱、西雙版納
普洱古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內(nèi)(即瀾滄江以東)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即現(xiàn)在通常說的“易武茶產(chǎn)地”;江外(即瀾滄江以西)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古六大茶山現(xiàn)今還有不同說法: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是歷史上所稱的“六大茶山”,現(xiàn)在改為:易武、攸樂、革登、倚邦、蠻磚、漫撒。原因是道光年間(1821—1850)隨著蠻枝、架布、熠空等茶山的逐漸衰退,易武茶山崛起,遂取而代之。
小談茶說認為,普洱茶的分類還遠遠不止這些,通過這些分類,我們也能快速記住普洱茶的一些特點,以及如何來學習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