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以水漬狀病斑為主,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厘米,邊緣不明顯,手壓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縫。水皰型病斑僅發(fā)生在光皮楊樹上,在皮孔的邊緣形成水皰,初為圓形,極小;后水皰變大,直徑0.5-2.0cm,泡內充滿淡褐色液體;隨后水皰破裂,流出淡褐色液體,遇空氣變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圍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縮下陷,中央有一縱裂小縫;有的病斑翌年會繼續(xù)擴大;后期病斑上出現(xiàn)黑色針頭狀分生孢子器。嚴重時,水泡密集,皮層腐爛、變黑,主干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黑斑,可導致樹木生長衰弱、早期落葉,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辦法:
? 1、?高峰前(4月初、8月初),用70%的甲基托布津或2.12%的843康復劑1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涂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加50%多菌靈800-1000倍噴霧。?
? 2、?加強栽培管理,生長期及時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林木生長勢,提高抗病性。
? 3、?8月初對來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的甲基拖布津200倍液普遍噴霧一次,以減少苗木帶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