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作者上文《易武古茶山:古六大茶山撤漫撒補易武的由來》。從漫撒往北走30公里便是張家灣,從張家灣再往前5公里便到曼臘大寨,茶山人習(xí)慣將這一帶稱為曼臘茶山。張家灣是個大茶村,由丁家寨、高家沖、徐家梁子、張家灣四個小寨組成,清朝時期四個寨子的茶園連成一片,有五六千田之多。
張家灣離老撾很近,走路一個多小時便到中老界碑,與張家灣相鄰的老撾的孟烏、烏德1895年以前是中國領(lǐng)土,那里也有一些茶園。
抗戰(zhàn)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越南萊州都要從張家灣出去,張家灣是馬幫歇晌休整的地點,從張家灣到萊州十來天路程,茶到萊州后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從海防轉(zhuǎn)香港、廣州。
張家灣民國初年最大的茶號是陳云號,老板陳石云,人稱陳半山,曼臘茶山一半的茶園都姓陳。1900—1933年是陳云號最興盛的時十期,陳石云和弟弟陳三共同經(jīng)營陳云號。
陳云號在越南萊州名氣很大,陳云號的茶原料和做工都很講究,賣價也要高于其他茶號,萊州老板都爭著要陳云號的茶。陳石云家財非常多,茶山人都說,易武有劉葵光、曼臘有陳石云,一個鎮(zhèn)南,一個蓋北。
1933—1936年之間,張家灣的趙國傳也開過茶號,名新盛利茶號。張家灣的張喬壽也做過茶,茶號名為張震號,規(guī)模不大。張家灣還有一個名人叫楊春喬,楊春喬住在張家灣的丁家寨,楊春喬也開過茶號,但茶號名不詳。
陳石云死后,楊春喬便是張家灣的首富,估計是茶葉滯銷后楊老板將錢全部用來買田買地,張家灣的人說楊春喬有幾百畝地,曼臘的田和地一半都姓楊,曼臘山的人都知道“楊家的銀子從丁家寨鋪到勐倮壩”。
點擊《普洱茶原產(chǎn)地西雙版納》返回閱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