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1年生小苗定植時,株距1.2-1.3米、行距1.5-1.7米,每畝可栽300-400株;每兩株一畦。在廣玉蘭畦間套栽小苗時,株距15-20厘米、行距25-30厘米,每畝可套栽6000-7000株。
在廣玉蘭幼苗生長的前3年,為彌補前期大田栽植喬木投入大、無效益產(chǎn)出的缺點,可套栽小灌木,如小葉黃楊、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等。前3年套栽小苗期間,每畝6000-7000株,平均每株0.5元,可獲收益3000多元,第4年后,廣玉蘭已長到5-6厘米,此時可間隔出售,每株80元左右。此后每年出售,均有收益。
廣玉蘭1年生小苗定植時,株距1.2-1.3米、行距1.5-1.7米,每畝可栽300-400株;每兩株一畦。在廣玉蘭畦間套栽小苗時,株距15-20厘米、行距25-30厘米,每畝可套栽6000-7000株。
廣玉蘭生長期間,定期進行中耕除草施肥,根外追肥每年進行2-3次,3-4月間施1次復(fù)合肥,5-6月間追施1次尿素,7月底再施1次復(fù)合肥即可;對小苗每年春季施1次尿素即可,每畝20公斤。4月間注意防治危害廣玉蘭嫩芽、嫩葉的卷葉蛾,可噴98%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3次。
防治廣玉蘭斑點病,在發(fā)病前,噴施1:1:100波爾多液預(yù)防侵染。發(fā)病后,噴施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廣玉蘭斑點病病原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器在病葉及落葉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器成熟,產(chǎn)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fēng)雨傳播,經(jīng)傷口侵入葉片。梅雨季節(jié)長、入夏后雨水多,容易發(fā)病。該病一般8-9月發(fā)病較重。植株生長衰弱,受日灼所造成的傷口,均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廣玉蘭斑點病發(fā)病初期,感病葉片產(chǎn)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漸擴展為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較大的病斑,病斑變?yōu)闇\灰色。最后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生赤褐色線紋,其上散生小黑點,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發(fā)病嚴重時,葉片病部表皮開裂,可引起落葉。
防治廣玉蘭斑點病,在發(fā)病前,噴施1:1:100波爾多液預(yù)防侵染。發(fā)病后,噴施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噴2-3次。
減少侵染來源:及時清除落葉,集中銷毀或深埋于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