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用的時候,外表會因為茶湯的養(yǎng)發(fā)生略微的變化,但是有些時候會出現(xiàn)跟胎身完全不同的色調(diào),就是類似衣服上的霉點,對于愛干凈的小編來說是忍不了,壺身一定要是同一種色調(diào)。今天明白原來紫砂壺“吐黑“并不是因為我擦洗不夠勤,也說明這壺是真的紫砂壺。來看看紫砂壺的“吐黑“原因吧!
如果您的紫砂壺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泡養(yǎng),壺體局部或整體變深,就是我們常說的“吐黑“?!巴潞凇坝袝r是比較均勻的,分布在紫砂壺的整體表面,有時是呈帶狀分布,有時會集中在紫砂壺的局部地區(qū)(比較常見的地方是壺蓋的蓋沿和壺底沿)。
紫砂壺“吐黑“的原因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紫砂壺由于坯體燒結(jié)溫度不足(欠火),造成了泥料收縮沒有完全到位,壺身氣孔密度過松、過大,致使茶汁的葉綠素中的鐵離子跑進氣孔中,形成與胎身不同的色調(diào)。
不同的泥料,不同的工藝,對燒制溫度的要求都不一樣。有時候因為燒制的溫度不夠或者時間稍短,造成了泥料收縮沒有完全到位。紫砂壺出現(xiàn)了明顯的局部“吐黑“,那么,壺體“吐黑“的情況會稍顯明顯些。只能說明燒制過程中可能存在溫度控制或時間控制有瑕疵,與工藝師本身制壺能力基本無關(guān)。
宜興目前的紫砂壺?zé)聘G都由私人經(jīng)營,一般情況下,工藝師只能對自己的壺提出燒制溫度和時間的要求,卻無法控制燒制的過程。而且,一點點溫度的高低從成品本身根本無法分別。
所以,就算是大師級別的工藝師,也無法保證自己的壺一定不會出現(xiàn)局部“吐黑“的情況。只能說,窯窖在燒制大師作品時,可能更上心一些而已。
第二種情況,稍懂紫砂壺的朋友都知道,紫砂壺之所以被稱為“泡茶圣器“,是因為紫砂高溫?zé)坪?,獨有的雙氣孔結(jié)構(gòu)讓紫砂壺透氣性好,保溫性好。所謂的“黑“,其實是茶垢和茶葉中的鐵離子。紫砂壺在使用過程中,茶垢會殘留在紫砂壺表面肉眼看不見的孔隙之中,而茶中的鐵離子也容易從這些孔隙中沉淀下去。久而久之,“吐黑“也就形成了。
所以理論上說,只要是紫砂壺,就一定會“吐黑“,任何一種泥料用久了,都會出現(xiàn)一定情況的吐黑,除非泥料本身不是紫砂,紫砂壺泡茶時間越長,壺體的顏色就會變得越深。只不過因為茶壺本身顏色深淺不同、茶壺“吐黑“部位不同、所泡茶葉不同、養(yǎng)壺經(jīng)驗不同等原因,“吐黑“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別。有些肉眼看不見,有些比較明顯。
如果壺體顏色均勻的變深,應(yīng)該是一種好的變化。當(dāng)然,“吐黑“是否均勻,和使用者的養(yǎng)壺習(xí)慣也有較大關(guān)系。建議養(yǎng)壺時涂抹茶汁要均勻,每次用完以后洗凈,用柔軟的布輕拭,慢慢的就會出現(xiàn)光澤,有些人會不喜歡紫砂壺局部“吐黑“的效果,覺得有損于品相。但反過來說,“吐黑“卻從一個側(cè)面證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壺。
關(guān)于吐黑的誤區(qū):
“吐黑“是否對身體有害:
相信了解了“黑“的構(gòu)成,大家也就明白了“吐黑“是對身體完全無害。只是因為個人喜好的原因,有些人會不喜歡紫砂壺局部“吐黑“的效果,覺得有損于品相。但反過來說,“吐黑“卻從一個側(cè)面證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壺。
“吐黑“是否說明紫砂壺是假的:
任何一種泥料用久了,都會出現(xiàn)一定情況的吐黑,除非泥料本身不是紫砂,紫砂壺泡茶時間越長,壺體的顏色就會變得越深。越深的泥料(如紫泥)做的壺,因為本身壺體色深,“吐黑“就不容易看到。淺色的泥料(如段泥)做的壺,“吐黑“就會相對明顯些,再加上與其他泥料相比,段泥更是需要高溫?zé)啤K?,段泥壺“吐黑“的現(xiàn)象相對明顯。
不同的茶葉也會讓茶壺“吐黑“的效果不一樣,簡單的說,茶湯顏色淺,“吐黑“淺,茶湯顏色深,“吐黑“深。所以,一般情況下,段泥比較適合泡鐵觀音而避免泡黑茶。除非,你追求的就是特殊的“吐黑“效果。
去掉壺體本身的“吐黑“的方法:
既然“黑“就是茶垢和鐵離子,如果你堅持要去掉“黑“,辦法當(dāng)然是有的。
紫砂壺吐黑的情況因為是滲透在紫砂的孔隙里,一般的清洗是不能消除的,一定要消除的話只有回爐重?zé)貭t重新燒壺可以去除“黑“,因為在高溫下,茶垢和鐵離子這些有機質(zhì)都會燒損,紫砂壺也就能恢復(fù)到原來的容貌。但請注意:第一,回爐前一定要保證壺體充分烘干,即便是這樣也會有爆裂的風(fēng)險。第二,回爐有風(fēng)險,回爐的燒損率約在5%-10%左右。但再次泡茶后,仍會吐黑。
作者:聚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