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盆栽時期宜在秋季進行,盆土應用園土50%、堆肥土30%、沙20%配合調(diào)制。盆栽后在初霜前(10月下旬)搬人室內(nèi),因為花蕾受凍后易造成落蕾。盆栽臘梅在第2年春天又可移到露地培養(yǎng),秋季再移入盆內(nèi)。北方盆栽要加強修剪,促進新枝更新,每2~3年換盆1次,換盆時應將老根用利刃修去1圈,以便重生新根。露地栽培:小苗可采用30cmx50em的株行距;2~3年生的中等苗可用50era×55cm。庭院內(nèi)定植的大苗樹穴直徑應在60~70em,穴深40~50cm;穴底填放基肥(腐熟的廄肥或糞干),基肥上覆一層土,再將帶有土球的臘梅放入填土,踩實澆水。
(1)澆水臘梅比一般灌木耐旱,但在干旱季節(jié)也要補充水分,盆栽臘梅在春、秋兩季,盆土不干不澆;夏季蒸發(fā)快,需水多,每天早晚各澆1次水,水量視盆土干濕情況控制。7月份臘梅發(fā)芽分化時期應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開花期間,土壤宜保持適度干旱,不宜澆水過多,否則造成落花。
(2)施肥臘梅喜肥,但忌濃肥。一般在4~11月份每月追施液肥1次,肥料可用經(jīng)過充分腐熟的餅肥水、蹄角水或人糞尿。6月下旬可增施追肥1次。
(3)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臘梅管理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培養(yǎng)喬灌木樹形,幼苗期選留一粗壯的枝條,不進行摘心而使其養(yǎng)成主干,當主干達到預期的高度后再摘心,促使分枝。當分枝達到25em后再摘心,使其形成樹冠,基部萌發(fā)的枝條應隨時抹芽剪除。培養(yǎng)叢狀樹形或盆栽的植株,幼苗期即行摘心,使其分枝和促使其基部萌枝。冠叢形成后,在休眠期進行壯枝打頭(剪去嫩梢)、弱枝短截(留基部2~3個芽),同時清除冠叢內(nèi)膛細枝、病枯枝、亂形枝。經(jīng)過休眠期的修剪,再對當年的新枝在6月中旬進行1次摘心。
臘梅園藝造型一般在萌芽時動刀折整枝干,使之形成基本骨架。至5—6月份可用手扭折新枝?;径ㄐ秃螅€要經(jīng)常修剪,保持既定型式。此外,還可專門培養(yǎng)“疙瘩梅”、“懸枝梅”等奇特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