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酒茶當(dāng)歌。 人生似夢茶中游。
生活無茶,猶如垂落于地呻吟的殘葉,低調(diào),嘆息;也像飄零最后一片被蟲子咬傷的花瓣早已塵埃落定,無詩,無畫。
茶,普通而有淡雅,它歸隱、靜。它沒有酒一樣瘋狂、豪爽、勇猛;沒有花一樣清香泗溢,妖嬈;更沒有咖啡一樣有小資情調(diào)、浪漫、優(yōu)雅;它卻蘊藏著絲絲縷縷,點點滴滴遠高紅塵俗事的隱逸。
大地回春,陽氣生發(fā),萬物生機鴦然。也正是新茶上市的時節(jié)。它以“清湯葉綠,回味甘甜”的白毫茶之尊——白毫王。它生產(chǎn)于凌云沙里浪伏村三坡、百洞的綠色有機茶,那里四季云霧繚繞,雨水充足,生長的茶不僅色好,味更甘醇。醇的紅毛尖(白毫茶之一茶),外形如針,挺秀尖削,毫毛畢露,色澤金紅還略帶淡淡的白色。湯色七分紅,三分金稱“紅葉鑲金邊”,紅葉紅湯,香甜味醇,滋味鮮美——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喜歡茶,贊茶,說茶,賞茶,品茶,飲茶,喝茶——那是精神上的一種境界顛峰,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如“琴棋書畫詩茶酒”,“茶”,“茶通六道”,它是人們生活的精神載體——享受;是搭建友誼的紐帶——文明生活的靈魂;更使生活豐富典雅,處處完美。一只茶壺在手是否就無處不快樂?不!是我的庸俗!是我不了解它的平和、淡雅,一直錯為喝茶“雅人有雅人的雅姿,俗人有俗人的俗趣”,自斟自飲,或者與人共飲,喝足就行。如宋代大文豪蘇東波總結(jié)泡茶經(jīng)驗說:“活水還需活火煮”。故人還還說:“茶禪合一”。好茶如故人,講究緣分,是可遇不可求的。
一夜,月色如水,旋轉(zhuǎn)的彩燈去了又回,不知遠處是誰的老吉他,彈得心碎……正好,蜜友來電話邀請去浪伏紅茶館釋放心情。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聽著茶藝小姐講茶道,我聽得似懂非懂的茶道程序:活煮甘泉,孔雀開屏,野嘉酬賓,大彬木淋,烏龍入海,高山流水,春風(fēng)拂面,五龍入海,重洗仙顏,玉液移壺(再注甘露),祥龍行雨,鳳凰三點頭,龍鳳呈祥,鯉魚翻身,捧杯敬茶,眾手傳盅,監(jiān)賞雙色,喜聞高香,三龍護鼎,蕩氣回腸,領(lǐng)悟巖韻,名茶探趣,游龍戲水,賓客起立,盡杯謝茶。從茶道中感覺生活處處坎坷,但處處干凈。還領(lǐng)悟到“孤飲得神,對飲得趣,群飲得智”。待到,每一片茶葉兒都吸飽了水,晶瑩的水珠布滿了它的身軀,它們便開始了一段凹凸不平的跌巖,在壺中飄飄悠悠的沉下去,突然間又急速的浮上來,濃縮著一段精彩人生,一段人生的芳香旅程,演繹著人生的經(jīng)典。它的清醇使人淡泊名利,是一劑良藥“平衡劑”。猶如當(dāng)代茶圣莊曉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的茶德解為“廉儉育德,美直廉樂,和誠相處,敬愛為人”。
喝茶以靜為領(lǐng)主,環(huán)境不僅舒適,格調(diào)也要層次一些,如配置好:書、畫、琴等外,還需要心靜如止水,與茶共舞,最好醉于茶,迷于茶。把往事視為塵土,新事視為茗花;要么把瑣事讓它在茶水隨茶煙自由升騰,散漫消長;會讓你想到看水滸想喝大碗茶,看紅樓舉杯思品茶。也更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看悠悠裊裊的茶霧,淡然無極的茶葉,妙不可言的茶香,心曠神怡的茶景,悠揚的曲子,傾聽那一個個快樂音符隨茶液流進了心府,讓自己身心高度放松,忘乎自我的奇妙境界。故有蘇東波贊為“風(fēng)味恬淡,清白可愛,資質(zhì)剛勁”的美稱。讓你再次佩服它生長在山坡亂石,不爭富庶之地;它姿態(tài)清新,自然樸素,蘊藏清香,需靜心品位,才感受到它清雅;它的滋味是無味之有味,不大甜大苦??傊?,不追求顯赫,是在默默無聞中將一葉溫馨獻給人類;清幽,淡雅,甜潤,悠遠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香更勝一籌!
茶喚醒了人的悟性,純化了人的心靈,端正人的信念和行為??傊翰杵?,茶性,茶德是相互攙扶的,是茶文化真善美,內(nèi)涵的闡述。激發(fā)人們修身養(yǎng)性,在短暫的人生路上增添一中清醇和智慧。
茶,飲前清香誘人;飲后使人清新、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