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云南普洱茶的科學貯藏方法尤為重要。隨著品質的提升,普洱茶的價值也得以提高,所以普洱茶就具備了飲品和收藏雙重功能。
普洱茶的收藏日趨升溫,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新的時尚。云南普洱茶的科學貯藏方法是品質形成的關鍵,一起看看普洱茶品質風格形成的過程。
(一)貯藏中品質成分變化
茶葉的品質與茶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關。茶葉質變與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線密不可分,構成普洱茶品質的主要化學物質的變化左右著普洱茶的色、香、昧。試驗表明:與常溫相比,無論冷凍、冷藏還是45℃條件下貯存普洱茶,在一定時間貯存普洱茶,湯色都有變亮的趨勢;滋味出現(xiàn)醇或滑的感覺,只是程度稍有差異而已;香氣則在低溫下陳香明顯,高溫下陳香氣減退。湯色、滋味是茶葉中各種化學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受到溫度和水分含量的影響較大。隨著低溫下含水量的升高和高溫下含水量的下降,各種化學成分之間也發(fā)生復雜的變化,如果貯藏條件不當或不講科學的無限期的貯存,這必然使其品質發(fā)生變化,好茶洚低品質。
(二)貯藏方式與普洱茶品質
從事生產(chǎn)經(jīng)營普洱茶的人,重視對普洱茶品質形成的研究,從銷售角度對成品茶進行了再處理,形成目前市場上比重較大的倉儲茶。這些茶處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增大濕度、提高溫度,營造自然微生物適生環(huán)境,并作用于普洱茶。按其水分加入量和作用時間長短可分為重度濕倉普洱茶、中度濕倉普洱茶和輕度濕倉普洱茶。這種處理最大的特點就是仿老茶的做法消除苦澀味,老茶貯放的結果是苦澀味明顯降低。這是什么原因呢?實際上是普洱茶中多酚類物質的氧化、降解或聚合的結果,尤其是酯型兒茶素的減少,苦澀味改變最為明顯。研究表明,自然貯放1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減少為13.94%;貯放2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減少更多,僅剩下8.98%。
普洱茶的品質形成需要一定的貯存時間,貯存時間的長短,決定了普洱茶花色的形成。使用云南普洱茶的科學貯藏方法保留下來的普洱茶富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