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真正考驗一個品牌的內功。生茶生產門檻相對低,每一個茶農都可以壓制。然而熟茶卻沒那么容易。茶農和小作坊如搞“土法煉鋼”,成本高,風險大,難以把控。
沒專業(yè)技術指導,沒好原料,沒好水,做出的熟茶就喝著別扭。寬敞闊大的廠房以及選址,多年渥堆發(fā)酵經驗的師傅,他們的責任心,天時地利人和湊在一塊,才能發(fā)酵出好品質。
堆茶、灑水、翻堆、開溝,水分控制、溫度、通風效果稍出現差池,數噸原料或發(fā)酵不足,或原料被燒碳化,因此灑水量和翻堆時間把握很關鍵,完全靠師傅的個人經驗。
你所喝到的怪味,就是次品或者廢品。你也絕不要將霉味當成是熟茶特有的堆味。相信自己的舌頭,沒錯。
一般從渥堆發(fā)酵的毛茶到產品,要經歷一年多的時間,這期間一個細節(jié)沒做好,滿盤皆輸。
熟茶到了消費者手中,怎么品呢?
喝到讓你不舒服的怪味道,不要聽信他們說的倉味、堆味、這香那香,一定是工藝不精造成。熟茶沒做好,也要賣掉,只能編個故事讓你買單。
常喝酒的人知道,白酒要么是清香,要么濃香、醬香、鳳香等,聞起來都很舒服,喝得再多也好入口。然而,很多農民家的自烤酒雖然不上頭,卻有一股濃烈的雜味,純糧食釀造品質很好,可喝起來不舒服,因為有雜味。
生茶喝的是個性,熟茶柔和順滑醇厚,可以護胃養(yǎng)胃暖胃,那種極品有讓人舒服的焦糖香,一種高溫灼熱分解發(fā)酵產生的獨一無二的香味。
熟茶工藝復雜很多,同樣的原料,當然熟茶的價格會更高。
熟茶好不好?老茶客有很多標準,但初學者覺得太復雜,那也沒關系。你只看她的湯色是否通透,如黑得像醬油樣,就不用喝了,或者說渾濁得讓人心里發(fā)怵,那也算了。
正常情況下,用蓋碗沖泡就能看出,如果還看不明白,那就倒玻璃杯中在陽光下端視是否明紅透亮。是不是很簡單?好的熟茶,一定色香味形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