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從一開始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古人認(rèn)為,茶能清心、陶情、去雜。
茶寄托著人類高潔清雅的情懷,佛教以滌凈心靈之凡塵,兩者秉性有許多共通和重合之處。
茶苦破睡
茶略帶苦澀,而苦是佛教“四諦”之首,故可幫助修習(xí)佛法的人在品茗的同時(shí),吟味人生,參破“苦”諦。
“茶中有禪、茶禪一體、禪茶一味”,據(jù)《茶經(jīng)》載,僧人在兩晉時(shí)即以敬茶作為寺院待客之禮儀。到唐朝,隨著禪宗的盛行,佛門嗜茶、尚茶之風(fēng)也更加普及。
茶靜益思
靜坐靜慮,茶能提神益思,成為禪者最好的朋友,茶道與佛教在文化性格上屬于同一色調(diào):柔、靜、寂、清、曠、安祥而又端肅,追求清雅,向往和諧。
“飲滌塵煩”,在清寂、古樸的禪堂,以茶敬佛,以茶消心,以茶待客,所謂“焚香引幽步,酌茗開凈筵。”
茶凡易得
茶佛的本質(zhì)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嵥榈钠椒采钪腥ジ形蛴钪娴膴W秘和人生的哲理,從平凡的小事契悟大道。
茶是一種普通但特別的飲品,種類繁多,滋味各異,生活中處處可見。大家都可啜飲,從而獲得不同層面的感受。
茶放安然
虛云法師說:“修行須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品茶同樣要“放”,把私心雜念放下,才能進(jìn)入“正、消、和、雅”的境界。
通過飲茶使人輕松、寧靜、平和、自在、喜悅,清除凡塵之雜念,使得身心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