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界有一種說法:普洱產(chǎn)于云南,存于香港,藏于臺灣。此話對否?
20世紀80年代,臺灣商人大量涌入云南,幾乎收盡了云南的陳年和近年的普洱茶帶入臺灣收藏。此后,普洱茶開始大量流行于港臺地區(qū),儲茶熱也在港臺興起。
因為港、臺、粵屬溫、濕度較高的地區(qū),被認為是普洱茶的最佳儲藏地,濕倉普洱于是大行其道。
但由于溫度、濕度、氣候、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港臺地區(qū)儲藏的普洱茶都帶有一些陳倉塵味和熟氣霉味,時間一長,坊間也就把儲于港、臺地區(qū)帶有塵味、霉味的倉味茶,而誤認為是普洱茶的陳香味了。直到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以此作為辨識普洱茶陳香味的標準。
其實好的普洱茶是沒有“倉味”的。
干倉陳年普洱以“湯亮、醇厚、溫潤、甘滑、純正、香高”稱奇,且天然的香樟味濃郁,其色、香、味包容了普洱茶冷發(fā)酵生命的整個流程,直抵“越陳越香”和“無味之味”的境界。
怎樣辨別是否有”倉味”?
喝茶之后喉部如果是干燥、刺激、不適,口腔也有燥、苦的感受,就是倉比較重的茶。貯存得當?shù)牟?,喝后口腔和喉部都應該是滋潤、清爽、生津的。而且兩種茶在入口的時候,其香氣和滋味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兩種茶同時對比著喝,馬上就分明了。
辨別提示:
1、無任何雜味。如香味異常,所謂的樟香味等等,香味一定要自然;
2、無霉(倉)味,會區(qū)別陳味,有的人從一開始就認為霉味是陳味,并可笑的追求這個味;
3、不要受賣茶人引導,相信自已。他們通常會引導你的味覺,并說之是好茶之味;
4、不要出湯太快,十秒以上(一定),甚至可以讓賣家多悶一會再出湯,年頭久的好茶是不怕悶的,再悶湯色照常亮、透;
5、香味各產(chǎn)家、產(chǎn)地不同,苦味、澀味要均勻,后二者要退得快,前者要綿長、飽滿,但不能太過份。
6、三中所述造假湯,舌頭尖會發(fā)麻。
7、喝后,一般等三分鐘以后新茶會對喉頭產(chǎn)生干澀感,時間短的強,相反弱。一般三年減半,五年很弱,八年及以上基本沒有了。這點很重要,再結合湯色就很準了,八九不離十。
8、有的商家會先讓你喝一點生茶,再讓你喝熟茶,這樣的話你喝什么茶都有十分好的回甘。本來熟茶的回甘就不十分明顯,而是一種醇味,是要細品的。這樣一搞不就什么都嘗不出來了嗎。品茶一次最好不要超過三種以上,最好生熟分開或先熟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