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這要根據(jù)茶葉的種類、人數(shù)的多少以及各地飲茶習(xí)慣而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shù)人喜飲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飲用。壺的大小視人數(shù)多少而定。江南一帶,普遍愛好炒青或烘青綠茶,多用有蓋瓷杯泡茶。福建、臺灣和廣東等省和東南亞、華僑,對烏龍茶特別喜愛,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一般也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然后倒入杯中飲用。品飲各種名茶,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則以選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最為理想。品飲綠茶類名茶或其他細(xì)嫩綠茶,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使茶葉容易“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種保溫杯,這種杯只適用于泡烏龍茶或紅茶等,不適宜泡綠茶,尤其不適宜泡高級綠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還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碗托三部分組成。個人泡飲或多人泡飲都適宜。
以上介紹的各種茶壺、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此外,還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盤、茶托和茶罐等。
茶船:又叫“茶池”,供放茶壺之用,分盤形與碗形兩種,其作用一可保護(hù)茶壺,二可盛熱水保溫并供燙杯之用。
茶盅:又叫“茶海”,供盛放茶湯之用。待茶泡至適當(dāng)濃度,先將茶湯從茶壺倒入茶盤.然后再斟入每個茶杯中。這樣至少有三個作用:一可使茶揚(yáng)濃度均勻;二可使倒出的茶渣、茶末沉于茶盅底部,不至于倒入茶杯;三可避免茶湯到處滴落。
茶荷:供賞茶時盛茶用。品茶的第一步是“賞茶”,即欣賞茶葉的外形和聞嗅茶葉的干香。先將茶葉從茶罐倒至茶荷,其數(shù)量依客人多少而定。賞茶之后再將茶葉倒入茶壺。
茶巾:常用干燥的小毛巾作茶巾。用來吸干茶壺與茶杯外的水滴和茶水;其次,將茶壺從茶船提取倒茶時,先將壺底在茶巾上沾一下,以吸干壺底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