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本來計劃清明之前去信陽采茶的,由于天氣原因未能成行,只好改在谷雨前去,那日,天氣晴朗,空氣清新,通過老師的引薦我們?nèi)サ搅诵抨栜囋粕叫×_的茶園。
從信陽南灣水庫到車云山沿途都是連綿的茶山,路邊有怒放的野花,河水靜靜的流淌,河邊洗衣的婦女和她嬉戲的孩子,一種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fēng)光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他們是幸福的,每天與大自然為伴,清風(fēng)明月,艷麗的花草和自由的小鳥,潺潺溪流和滿眼的綠色;不像在都市里,每天在鋼筋水泥、車水馬龍之中。
來到小羅家中,整個屋子都是茶葉的清香,有剛剛采摘的鮮葉,也有已經(jīng)制作好的茶葉。
他用玻璃杯為我們每個人沖泡了今年清明前炒制的信陽毛尖茶,從外觀看,信陽毛尖茶葉外觀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
用85度水中投法沖泡后,茶芽在杯中婷婷玉立,時而上浮,時而下沉,湯色碧綠,輕輕喝上一口,香氣高雅、味道鮮爽、清甜;喝完一杯后,感覺神清氣爽,疲勞頓消。
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也把信陽列為中華八大產(chǎn)茶區(qū)之一;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綿延的茶山,春夏秋冬,日月星辰,生生不息。小羅家周圍都是茶山,推開門對面就是茶山,我們?nèi)サ搅瞬枭讲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信陽山區(qū)的土壤,多為黃、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質(zhì)含量較多,肥力較高,不用施肥,也不噴灑農(nóng)藥,是真正的有機(jī)綠色茶。
小羅告訴我們正確的采茶手勢,我們都很興奮、一群人嘰嘰喳喳,歡聲笑語,都很努力的去采。但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采的很少,小羅說四斤鮮葉才可以炒出一斤毛尖綠茶,突然意識到茶農(nóng)采茶不易呀,我們要珍惜我們喝到的每一杯茶,且喝且珍惜。
受父親的影響,小羅從小就和父親一起采茶制茶,他的手指已經(jīng)變形,跟常人不太一樣,手指很短,粗壯,布滿老繭,這是因為長期制茶造成的。我們?nèi)サ臅r候,正是制茶期間,我們參觀了整個茶葉的制作過程。信陽毛尖和西湖龍井等綠茶的差異就在于最后一道工序需要烘干。
這最后一道工序是由他的父親完成的,這是一種制茶工藝的傳承,小羅的父親已經(jīng)從事制茶40年,以一顆匠心來制作他的茶,我們看到搖籃中小羅熟睡的兒子,猜想未來也一定是一位茶人。
“匠人”、“匠心”是這個時代提到比較多的兩個詞,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能保持一顆匠心專注的做一件事非常難得。曾經(jīng)繁華,最終落寞的清朝作家曹雪芹一生為經(jīng)典名著《紅樓夢》而生;柒拾年山水在心間,柒拾高齡開始創(chuàng)作的元代畫家黃公望先生為《富春山居圖》而生;小羅和他的父親對茶的熱愛,他們就是為茶而生。
平凡的我,將為何而生?
琴棋書畫詩酒茶,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好都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