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rèn)為,酒本身就是一味藥,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意思是說,在所有的中藥中,酒排在第一位。酒有溫通發(fā)散、行氣通脈、活血化淤等作用,還可行藥勢,可將藥性輸送到四肢百骸(身體各個部位),讓藥效更強(qiáng),對養(yǎng)生、治病的作用非常大。
秋天氣候干燥,難免口干舌燥、皮膚干燥、咳嗽或咳痰、咳血、脾胃不好或大便干結(jié)等。若飲用一些藥酒,對上述狀況極為有利。
自釀金桔酒止咳化痰
請注意,用酒泡藥,選酒是有講究的。一是選白酒,而非葡萄酒或黃酒,否則后兩者所含的氨基酸等成分,會與藥物發(fā)生反應(yīng)。酒的度數(shù)以60度為最好——酒中的乙醇含量達(dá)到20%左右時,有防腐的作用;當(dāng)達(dá)到60%時,大部分的藥物成分都可被充分析出來。另外,酒選清香型的,醬香型和濃香型的會影響藥效的口感。
金桔的第一功效是生津止渴(陳皮的首要功效是理氣健脾),止咳化痰、活血化淤和開胃下氣,對咽干、口渴、咳嗽和不思飲食等,有很好的療效。
第一步:自制金桔酒。原料:鮮金桔一斤、白酒3~4斤及紅花和白糖或冰糖適量。選金桔時,挑個大、飽滿、鮮亮、金黃的,瓣開把籽去掉。用白酒,浸泡金桔。秋天氣溫高,泡二十多天;冬天冷,泡一個月才行。之后,把酒倒出來,同時把金桔里含的酒液也擠出來,兩者混合在一起備用。
第二步:調(diào)低酒的度數(shù)。由于泡金桔的白酒度數(shù)高,對平時養(yǎng)生保健不太合適,所以得把酒的度數(shù)調(diào)低至二三十度才合適。辦法是:再備與酒等量的純凈水,一共6~8斤,再按其10%的量準(zhǔn)備白糖或冰糖。將水與冰糖加熱溶化,但別燒沸。再取一點(diǎn)水和一點(diǎn)紅花,把紅花的顏色水解出來,扔掉紅花,再將其非常好看的紅色汁液與冰糖水兌在一起,一點(diǎn)點(diǎn)倒入水與酒的混合溶液中。最后把酒瓶密封好,讓其靜置陳化,放在陰涼干燥處,最少一個月,一年最好,時間越長金桔酒的口味越濃醇。
橘紅茶:生姜三片、橘紅10克、蜂蜜一勺,沸水沖泡,代茶飲。對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痰多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所謂橘紅,就是橘類植物如溫州蜜桔皮,把白色嫩皮去掉,留下外皮晾干,就是橘紅。
自泡陳皮茶順氣解渴
秋末冬初柑果成熟時采收果皮,曬干或低溫涼干,以隔年存放為佳,故稱陳皮。陳皮甘甜咸酸,能化痰止咳,順氣解渴,主產(chǎn)于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尤以廣東新會陳皮為最佳。新會陳皮和自己晾曬的普通陳皮有何區(qū)別?前者所含的黃酮類最多,曬制越久含量越高,味道也越香,且要存放三年以上才被稱為新會陳皮。而后者則遜色很多,當(dāng)年曬制當(dāng)年用。正是因為新會陳皮藥用價值高,故有“一斤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的贊譽(yù)。
如何在家曬制陳皮?首先將鮮橘清洗干凈,用紗布或毛巾將其上的水擦干。將桔皮切成三瓣,保證蒂部相連,稍后再將皮翻轉(zhuǎn)過來取下,在太陽曬干或自然晾干,放在陰涼通風(fēng)處保存即可。
使用時,可以做成陳皮茶。陳皮(撕成小塊)10克,用300毫升開水沏泡,蓋著蓋泡10~15分鐘,把液體倒出來,加適量糖飲用,對兩肋脹滿、食欲不振等有很好的療效。
陳皮茯苓粥:陳皮20克、茯苓30克和粳米100克。方法是:先用陳皮熬水,再用此水熬粳米粥,快熟時倒入茯苓粉繼續(xù)熬。此粥可開胃降氣,健脾利濕,胃脹、腹脹等脾胃不好者秋冬喝點(diǎn)此粥很有效。
自制法制陳皮益氣生津
以下是一道源于宮廷、用特殊方法制成的陳皮制作方法:
陳皮溫辛苦,歸脾、肺經(jīng),具理氣降逆、調(diào)中開胃、燥濕化痰之功,特別是法制陳皮具有止咳除痰、生津止渴、健脾開胃的功效,十分適合秋天食用。
主料:鮮橘皮500克、人參(紅參最好)5克、甘草10克、貝母6克、白糖125克和食鹽10克。
方法:先將鮮橘皮洗干凈,擦干水分,把它切成寬絲或撕成小片,找來瓷罐,把甘草人參和貝母打成粉混合,加糖鹽攪均,再在瓷罐里鋪一層橘皮再鋪一層混合粉,如此反復(fù),擱置陰涼干燥的地方,一個月后隔水蒸40分鐘,晾干水氣后放在容器里密封,存放于冰箱,當(dāng)小零食用。
功效:益氣生津、止咳除痰、健脾開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