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
(1)葉片:病斑先葉正面發(fā)生,也可在葉背面發(fā)生,病斑初為淡黃綠色的圓形成放射狀,后漸變褐色,最后變?yōu)楹谏?,病斑直?-6毫米或更大些,病斑周圍有明顯的邊緣,老葉上更為明顯,葉柄也常被侵染,病斑呈長條形?;ǎ翰【趾ò?,使其褪色,也可侵染萼片尖端,病斑呈灰色,花梗被害,呈黑色,造成花和幼果 的脫落。
(2)果實(shí):果實(shí)從幼果至成熟均可侵害,病斑初為淡黃綠色圓形或橢圓形,漸變褐色或黑色,表面生絨狀霉層,隨著果實(shí)膨大病斑漸凹陷、硬化、龜裂。
病害原因
初次侵染為落葉上子囊果內(nèi)的子囊孢子。再次侵染是由風(fēng)、雨傳播的分生孢子。通常低溫多濕有利于病菌的初次侵染和傳播,夏季也有利于病害發(fā)展。高溫、干燥時(shí)對病害的傳播不利。主要為害小蘋果、黃海棠、紅海棠,花紅為高感品種;鈴鐺果、扁海棠及山荊子是免疫的,印度、國光較重,元帥較輕。
防治方法
搞好清園。秋后清掃果園,收集落葉燒毀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