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漢代稱謁,漢末改稱刺。原用削木書字,漢以后雖改用紙寫,仍延用刺名。清稱名帖,考究者帖用織錦,并用火紅絨為字。當年帖的大小是根據(jù)人的地位高低而變化,地位越高,名片也越大。最大的名片比16開本的雜志略微小一點,梅紅色。占時攜帶這種大片,極不方便。為了不弄臟、不折壞,皆裝在一種長方形的扁木盒中。這種做工精巧的木盒,多以楠木、椐木或紅木制成,有的鑲有螺鈿,有的雕花刻字,也有的鑲嵌銅飾。這種稱為“拜盒”者,多由隨身傭人攜帶,到了某某府前,送上拜盒。主人從盒中取出紅紙書寫的名片,知道貴客臨門,即開正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