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怎么種植?赤芍是我國較為出名的野生中藥材,用途廣泛,市場需要較為廣泛。河北省赤城縣地處冀北燕山山區(qū),野生赤芍資源豐富、品種優(yōu)良,是赤芍的道地產(chǎn)區(qū)。在權(quán)威專家和著名藥企的建議下,赤城縣通過中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示范帶動并推廣赤芍人工種植,面積達到500畝。發(fā)展目標(biāo)為建設(shè)萬畝赤芍種植基地,打造赤芍特色產(chǎn)區(qū)。
1 栽培技術(shù)
赤城縣屬冀北山區(qū),土類主要為褐土類、栗鈣土類、棕壤土類、草甸土類,全縣海拔在500~1
540m之間,平均海拔945m。位于中緯度地區(qū),東亞大陸季風(fēng)氣候,中溫帶干旱區(qū),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為6.5℃,無霜期90~140d,平均無霜期128d。日照時數(shù)2
737.9h。年平均降水量417.1mm。河北省赤城縣冀西北藥材試驗推廣站結(jié)合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旱作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在樣田鄉(xiāng)小西溝村示范推廣赤芍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shù),種植面積300畝,取得良好效果。具有節(jié)水、節(jié)肥、省工的優(yōu)點,適合規(guī)?;?biāo)準(zhǔn)化種植,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產(chǎn)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增加經(jīng)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1選地整地
赤芍適宜在壤土和沙壤土種植。選擇土質(zhì)疏松、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地,栽前深翻30cm以上,同時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適量殺蟲劑,清除全部根茬、秸稈,田間無大土塊和暗坷垃,防止鋪膜時扎破地膜。
1.2栽培方法
采用集約化育苗、種苗移栽等先進種植技術(shù),保障種子利用率和種苗成活率,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1.2.1種苗繁育
8月中下旬,采集成熟而飽滿的種子,在采集到的種子未曬干、含有充足水分的情況下進行播種。采用高畦栽培,畦高15cm左右、寬100~120cm、間距35cm。機械播種或人工播種,條播,行距25cm、株距2.5~3cm,播深3~5cm,畝用種量40~50kg,播后稍鎮(zhèn)壓。在整地時施入有機肥外,播種時每畝施二胺15~20kg。第2年5月開始出苗,之后每年5~6月追施有機肥或尿素1次,冬季在畦面鋪土雜肥或進行培土,以保安全越冬。育苗期一般2~3年,根據(jù)長勢和苗根大小確定采挖定植時間。種苗一般長10~12cm、粗5~8mm。采挖時間為9~10月或4~5月,采挖需在新芽長大之前,以防損傷幼芽。
1.2.2種苗移栽
春栽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栽在10月至上凍前。先將采挖出的種苗在配好的生根粉和殺菌劑溶液中浸沾一下,備好待栽。栽培方法: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shù),機械鋪膜,地膜、滴灌帶一次鋪設(shè)完成。地膜為寬80cm、厚0.008mm的黑膜或白膜;滴灌帶為φ16迷宮帶。鋪膜后人工點栽種苗,使用專用工具在地膜上刺挖12~15cm深穴窩,同時將種苗垂直放入,然后壓實。采用一模兩行,行距40cm、株距30cm,以種苗芽頭埋深2~3cm為宜。然后將地膜口用土封實,以防失墑和大風(fēng)揭膜。種苗移栽后通過滴灌及時澆水,防止種苗枯死,保障成活率。
1.3田間管理
1.3.1施肥及除草
追肥可于每年5~7月間,使用速溶肥結(jié)合滴灌澆水,通過水肥一體化設(shè)施進行。根據(jù)雜草生長情況及時將壟溝雜草除去。
1.3.2摘蕾、留種
定植后第1和第2年植株現(xiàn)蕾時,將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長。第3年開始留種,可適當(dāng)去掉部分花蕾,使種子充實飽滿,8月中旬種子成熟后適時采收并及時育苗。
2 病蟲害防治
2.1病害赤芍的病害主要有葉霉病、根結(jié)線蟲病、根腐病、鏈格孢菌病。
都是由真菌和細菌引起,一般連陰雨天容易發(fā)生。葉霉病:葉、莖、花等部位均會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隨病葉脫落,在土中越冬,發(fā)病初期用1:1 (200~250)
波爾多液對植株噴霧,或30%苯醚甲環(huán)唑3 000倍液、10%多霉素1
000倍液、60%多菌靈6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10~14d噴1次,連續(xù)進行3次,清除被害枝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根結(jié)線蟲?。焊勘缓?,定植前或定植時用1.8%阿維菌素500~1
000倍液噴灑地面土壤處理,或溝施威百畝有效成分2kg,或畝用10%噻唑磷顆粒劑1.5kg。根腐?。焊勘缓?,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甲基硫酸磷(70%甲基拖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澆灌病株根部,或用75%代森錳鋅絡(luò)合物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可濕性粉劑350倍液,或3%廣枯靈(惡霉靈+甲霜靈)800倍液噴灌,或拔除病株用藥劑灌病穴以防病害蔓延。鏈格孢菌:發(fā)病時葉片出現(xiàn)黑斑并逐漸擴大,直至枯死。用30%苯醚甲環(huán)唑3
000倍液噴霧,每隔7~10d噴1次,連續(xù)噴3次。
2.2害蟲有蠐螬、蚜蟲。
蠐螬:傷害根部,每畝可用辛硫磷2kg制成毒土,結(jié)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殺,或用3%廣枯靈(惡霉靈、甲霜靈各2kg)混細沙土10kg制成藥土在播種或栽植時撒施,兼治根腐病。蚜蟲:傷害莖葉,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5%聯(lián)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氫菊酯乳油1 500倍液噴霧。
3 采收
定植4~5年即可采收。采收時最好使用專用根類采收機械,可大幅降低生產(chǎn)成本。采收期在春季和秋季,春季4~5月、秋季9~10月,一般秋季采收為佳,此時漿汁飽滿、營養(yǎng)成分高、重量足。將根挖出后,去掉根莖及須根,洗凈泥土,晾曬。晾曬至半干,扎成小捆,以免干后彎曲,需勤翻勤曬,曬至足干時儲存或銷售。
3.1種植成本與效益分析
以種苗移栽4年生長期規(guī)?;N植為例:赤芍標(biāo)準(zhǔn)化種植每畝成本7 000元。包括:租地費4年2 000元(按每年每畝500元計),雇用人工及機械費總計2
100元,肥料、農(nóng)藥500元,種苗2 400元(每畝4 000株,每株0.6元)。每畝產(chǎn)500kg干貨,市場價不低于30元/kg,每畝收入15
000元。另外,生長期第3、4年每年每畝可收獲種子25kg 左右,按160 元/kg 計算,種子共收獲8 000元??偸杖朊慨€23 000元。除去成本每畝7
000元,每畝利潤16 000元,平均每年每畝利潤4 000元。效益可觀。
以上就是赤芍膜下滴灌栽培技術(shù)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可以來多多學(xué)習(xí)種植技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