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害狀
病原菌為桃葉穿孔病,在枝的感染部越冬的病原菌在4月份以后隨溫度的上升而出現(xiàn),約4月下旬隨風雨、昆蟲傳播,至5-6月份天氣多雨時發(fā)病加重,病斑發(fā)生在葉、果實及枝條上。在葉上為多角形淡紅色的斑點,其后變褐色、不正圓形,最后病斑部脫落而成穿孔。果實上的病斑為不整形,凹陷,呈黑褐色,在枝上為水浸狀圓形,氣孔凹陷,呈褐色潰瘍。
2.防治方法
①剪去病枝,集中燒毀。
②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③發(fā)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展葉后發(fā)病前可噴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1份、消石灰4份、水240份),或抗生素類藥物,如農(nóng)用鏈霉素。